《七十年代纪事》068章:

七十年代纪事最新章节目录
   周末转眼即过,王春玲照常出工,贺建党照常管理整个生产大队的事情,他们家的孩子除了最小的贺道贵,其他的照常上学。见贺建党没有训斥孩子,王春玲可算把心放下来,要是因她的原因导致大儿子挨打挨骂,她……她一定会很难受,觉得对不起他。
    上学的上学,出工的出工,同时也是贺建国照常上班的时候。
    贺建国前脚出门,齐淑芳后脚就觉得闷闷不乐。
    昨天忙忙碌碌,没来得及好好交流感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见齐淑芳无聊地修剪风吹雨打后显得凌乱又凄惨的月季花丛,入冬后,月季花就全部凋谢了,只剩枝干带着一些没落尽的叶子在风中摇曳,金婆婆倚着东偏房的门框看了好一会儿,忽然开口打趣。
    她穿着齐淑芳的旧棉袄棉裤,罩着黑布褂子和黑布裤子,显得很臃肿,举止很优雅。
    经过金教授、陈教授的教导,再加上自己一直有,自觉有点文学素养的齐淑芳脸上有点红,“您说什么啊?我哪有!”自己明明是以事业第一好不好?
    “哦,我是忽然有感而发,没说你。”金婆婆笑嘻嘻地道。
    经过昨晚的相处,齐淑芳非常清楚金婆婆开朗活泼的性格,担心她再笑话自己,硬生生地转移话题:“昨天热敷过,老师好点了吗?”
    金婆婆除了头上的伤,其他问题不大,反倒是金教授因为腿伤,目前正卧床休息。
    金婆婆目光中露出一丝担忧:“好点是好点了,多亏你治伤有一手,没留下什么毛病。但是老金这人心思重,我怕他经此一事,更加解不开心结了。”归国之时满腔热血,一心一意地想报效祖国,谁知临到晚年,落到这种地步,他能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以前常听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仔细想一想,很有道理,不管有多苦多累多痛,只有活着,才有希望。老师之前也这么说过,可见老师明白生命的重要性,您好好开导开导老师,活着,一定会等到希望。”齐淑芳不敢说得太明白,只能含含糊糊。
    “我明白。”金婆婆点头,满脸坚毅,“我会好好活着,老金也会好好活着,我不能让自己的儿孙背负着耻辱,到了底下都不安宁。”
    一想到血泊中的儿孙,她就心痛得喘不过气,用力地捶了捶心口,半天才缓过来。
    缓过气来的她眼前一黑,发现齐淑芳因担心自己的情况而以飞一般的速度到了自己跟前,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我没事儿,别担心。我昨天才恢复记忆,你师兄一家人的死历历在目,难免心痛,过些日子就好了。”
    好?怎么可能好得了?丧子之痛啊。
    齐淑芳微微一叹。
    金婆婆却道:“现在挺好了,淑芳,真的,现在已经挺好了。你和建国觉得我们老两口惨,是因为你们没有见过更惨的情景。为了立下所谓的功劳,对我们用的刑,简直可以用惨绝人寰、惨无人道来形容!我们能逃离那个地方,真的……真的很幸运!那些死了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活,是因为他们觉得生不如死!”
    金婆婆眼里含着泪,一颗一颗地滚下来,流进嘴里,苦涩咸三味俱全。
    “师母您别想了,越想越不好受。”齐淑芳放下剪刀,伸手扶着她走进堂屋坐下,又给她倒了一碗红糖水用来补血,聊胜于无吧。
    金婆婆喝了几口,心里暖暖的,身上也暖暖的,但伤痕犹在,痛楚并没有减轻。
    齐淑芳摘下一只风干野兔泡在温水里,又拿下一块狍子肉泡了,然后问金婆婆中午想吃什么,趁着住在自己家里,自己可得给他们好好补补。
    金婆婆道:“不用吃得太好,要是我和你老师吃胖了,回贺楼大队肯定会引起怀疑。”
    齐淑芳的手停了一下,继续准备中午的食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金婆婆眯着眼睛看向门外,幽幽地道:“一定会有头,一定会结束,就是不知道早晚。你看那些史书上记载的,凡是改朝换代,没发生过这种事的有几个朝代?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很多时候是这个原因所致。从明面上看,咱们国家目前发生的事情好像和这个原因没有关联,但抽丝剥茧地观察,就会发现这也是原因之一。开国二十一年了吧?世人的想法是这二十一年潜移默化的结果,已经把上面的指示当作是唯一的真理。”
    “师母……”
    “我不恨那些对我们有偏见比我们避而远之的人,就像建国的哥嫂以及贺楼大队的所有社员。有一天、一定会有这么一天,他们会发现自己的无所适从。对,就是无所适从。人的观念不会永远固定,以前男尊女卑,现在不是已经男女平等了吗?但是我恨那些始作俑者,我恨那些打着名号掩饰自己私心满足自己私欲的人。”
    齐淑芳除了竖拇指,没有第二种做法。
    此乃真巾帼也,见识非凡,预言得也十分准确。
    有人来敲门,齐淑芳忙把金婆婆送到卧室,然后去开门,“云柏?是送伞来的吗?”
    “嗯。”云柏眼里满是感激,双手奉上黄油布伞,“淑芳,谢谢你,要没有你的伞,我冒着雨回家,大伙儿捐的粮票恐怕就要湿透了。我昨天来还伞,你怎么不在家。”
    齐淑芳接过伞,笑道:“你说昨天啊?不好意思,昨天老家出了点事,我们就出门了。”
    “没什么要紧事吧?”云柏关切地问。
    “没有,没有,已经解决了。”
    “解决了就好。”
    齐淑芳拄着油布伞,“云柏,你还进屋坐坐吗?”最好别,虽然金婆婆有白英红的出院证明,但是她很不希望别人见到金婆婆。
    云柏急忙摇手:“不去了,我们家是百废待兴,我得回家收拾去。”
    “哦,那我就不送你了。”
    “不用,不用。”
    云柏离开后,齐淑芳准备回身关门,叶翠翠忽然从隔壁窜出来,“云家这大丫头挺不错的,长得清秀,又有正式工作,一般来说是个香饽饽,可惜她家里穷,一家子的重担都压在她肩头上,没几个家庭敢接受,她家也不想放她出门子。”
    “哎哟,我的叶大姐,你这么出现,把我吓了一跳。”
    叶翠翠白她一眼,“就你?吓一跳?我说淑芳,别坑我了。咱们当了这么久的邻居,谁不知道谁啊?我可是听说了,你是力气大人也胆大。”
    齐淑芳呵呵一笑,这街坊邻居里头的消息传得可真快啊?她一乡下来的,也没在街坊邻居跟前显摆过自己天生神力的本事,叶翠翠居然很清楚,难怪贺建国说,城里也好,乡下也罢,基本上没啥秘密能瞒得过人。
    叶翠翠肩头顶了她一下,“明天供应大白菜,后天供应萝卜,你早上去不去排队?”
    “多少钱一斤?限购多少?”齐淑芳现在相当有经验了。
    “两样都是一分钱一斤,和以前一样,没大变。这可是一个冬天的菜,限购少了,怎么过冬啊?还是按户按人头来的,成人每人可以买十颗大白菜,不管大小,你和建国两口子能买二十颗。”叶翠翠没回答萝卜的限购,笑眯眯地道:“你们家今年的红薯没去领,叫我们家给领了,萝卜白菜还领不领?我可是知道,你公爹给你们拉了一大车菜送来。”
    喜欢荤素搭配的齐淑芳笑道:“不好意思啊叶大姐,我们家也很需要蔬菜,肯定会去买萝卜和白菜。下次有暂时不需要的副食品,我再让给你。”
    “那行。”叶翠翠有点失望,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人家也得过日子。
    转天一早,天还没亮,齐淑芳就推着排车去排队,排车是贺父找以前留的老榆木给他们做的,作为家用正好,也是见到排车,齐淑芳才知道贺父很精通木匠活。
    拖拉机拉来的大白菜,堆成了山,跟前人山人海。
    齐淑芳推着二十颗大白菜出来,都是售货员随手拿的白菜,有的个头很大,有的个头很小,有的水灵灵的,有的发蔫了,一共八十三斤,花了八毛三分钱。
    金婆婆看着她乱糟糟的头发,笑道:“你怎么这么狼狈?”
    “可别提了,事关一个冬天的蔬菜,个个争先恐后,谁都不肯相让,就怕自己买不到。”齐淑芳挖开地窖,把十三棵水灵灵的白菜堆放在下面,七颗发蔫的留在上面,“我记得咱家还有风干的野山羊肉,咱们晌午就用它来炖白菜。”
    “好。”金婆婆和金教授只管吃,齐淑芳做什么他们吃什么。
    做饭时,金教授烧锅,金婆婆跟着齐淑芳忙里忙外,见她从堂屋西间的樟木箱子里取出白米,准备做米饭,嘴里还说:“米饭配着羊肉炖白菜,好吃得不得了。”
    一转身,见金婆婆发愣,齐淑芳诧异道:“师母,你怎么了?”
    “淑芳,你家一直用樟木箱子装粮食?”金婆婆指着几口大箱子问。
    “是啊,樟木防虫又防霉,可有效了。我现在特别喜欢樟木,衣柜里也有香樟木,你不知道夏天没放在樟木箱子里的粮食生虫有多烦人。我正打算和建国去旧货市场逛逛,寻觅香樟木的旧家具或者木料,打个衣柜或者书柜放在卧室,保证不生虫不发霉。”
    金婆婆若有所思:“怪不得我穿你的衣服,有一股淡淡的樟木香气。”
    齐淑芳嘻嘻一笑,十分得意。
    香樟木的香气很淡雅,用香樟木衣撑子挂衣服,沾染到衣服上,特别好闻。
    不料金婆婆却是将脸一板,严肃地道:“淑芳,听话,以后作为书柜用,不要做衣柜,更不能把粮食放在樟木箱子里。”
    “为什么?”齐淑芳收了脸上的笑容,得意化作不解,“有什么门道吗?”
    老人总有年轻人所没有的智慧,齐淑芳虚心请教。
    金婆婆点点头,“很有门道。你可能不知道,我外祖家是中医世家,我跟先母学了点儿歧黄之术,只懂皮毛。樟木虽然是好木料,但也是一味中药,不利于子嗣。”
    齐淑芳大惊失色:“什么?不利于子嗣?”
    金婆婆把樟木的好处和坏处细细地讲解给她听,又说密封的房间更容易影响,吓得齐淑芳脸上血色褪尽,呆呆地道:“师母,我们用了好久了,会不会有影响?”难道这就是自己一直没有怀孕的原因?她迅速伸出手腕送到金婆婆跟前,请求把脉。
    金婆婆安慰道:“别担心。”
    “怎么能不担心啊?我和建国结婚快两年了,现在没动静,我特别着急。”
    金婆婆扶着她的手腕把了一会,“你健康得很,没有气血比你更旺盛的人了。我让你别担心,是告诉你,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