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渊征途》第三卷第七二一章

冥渊征途最新章节目录
   陈华挺身站起,说道:“叛军故弄玄虚,其中必然有诈,传我将令,全军即刻突击,进攻叛军大营!”随着他一声令下,炎军上下齐动,大军相继开出营地,直奔对面的尤营推进过去。
    刚开始,炎军在推进时还是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可是当炎军已进入到尤营的百步之内,尤营里别说毫无反击,连点动静都没有。
    等炎军进到尤营五十步的时候,见尤营还是风平浪静,这时候,炎军开始由缓慢推进变为全力冲锋。
    前军率先冲入尤营,可是进来之后再看,偌大的尤营内连个人影子都没有,大大小小的营帐里皆是空无一人,东西早已被般光,可以说现在尤营内只剩下一排排空空的营帐。
    陈华带着一群炎将看到这般情形,气得连连跺脚,好狡猾的叛军,用的果然是疑兵之计!
    见陈华脸色难看,炎将们纷纷上前劝说道:“陈将军也不必气恼,叛军用疑兵之计逃脱,说明叛军也很清楚他们的实力不如我军,何况,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巩城距离此地不远,我军当趁此机会一举拿下巩城,先把白南郡打出个豁口再说!”
    “也只能如此了。”陈华点点头,说道:“于将军!”
    “末将在!将军有何吩咐?”一名魁梧的炎将跨步上前,插手施礼。
    陈华说道:“于将军立刻带两个兵团去攻巩城,巩城只是弹丸小城,里面囤积不下重兵,拿下巩城应是易如反掌,想必,叛军主力现已向南逃窜,众将军随本帅全力追杀!”
    “末将遵命!”众炎将齐齐插手应是,随即展开分头行动。
    陈华率炎军主力南下追击,于姓的炎将则率领两个兵团进攻巩城。
    按照陈华的推断。叛军主力都逃了,偌大的营地都不要了,近在咫尺的巩城也必然是座空城,就算会留有叛军驻守。兵力也绝对不会太多。
    他的推断没有错,尤军在巩城只留守了一千来人,不过这一千来人都是尤军中的精锐之士,他们也给前来进攻的炎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于姓的炎将本以为一走一过之间就能把巩城拿下,结果只有一千多人驻守的巩城,炎军竟然发起两次猛攻都未能拿下来,反而损兵折将不少。
    见状,于姓的炎将也慌了,不知道这小小的巩城里到底驻扎了多少叛军,急忙令人给前去追敌的陈华传报。请他抽调兵力,增援巩城这边。
    接到传报后,陈华无奈,只得又分出一支兵团,令其携带上大型的攻城器械。援助巩城那边的己方攻城军。
    得到这支兵团的援助,加上他们又带来了不少的大型攻城器械,炎军终于攻破巩城的城防。
    巩城被破后,残存的尤军也不与炎军死战到底,将士们纷纷扔掉武器,脱掉身上的盔甲和军装,逃入城内。混于百姓当中。
    叛军是尤人,城中的百姓也是尤人,冲入城内的炎军要想把叛军从百姓里挑出来,简直比登天还难;重生之心有清泉。
    如果是别国遇到这种情况,主将二话不说就得下令屠城了,但炎军不会这么做。一向自诩文明高贵的炎军也从来不屑使用这种血腥的手段。
    占领巩城之后,于姓的主将只是下令张贴告示,一是安民,二是悬赏,只要百姓们肯举报叛军的藏匿之地。炎军会给予重赏。
    重赏之下也未必就有勇夫,尤人便是如此。
    帮着叛军隐藏起来,躲避炎军的追捕,这些都是百姓们自愿的,即便炎军用重金悬赏,也无一人肯出卖叛军。
    尤人百姓不肯出卖叛军,炎军倒也没太在意,毕竟逃掉的叛军也就几百人,不足为虑,而后,于姓炎将向陈华传送捷报,并询问他己方用不用赶过去与他汇合。
    陈华回书的很快,令他率三个兵团留守巩城。
    可以说,巩城是白南郡的门户,只要把巩城占住了,炎军主力便可以在白南郡境内横冲直撞,毫无后顾之忧,保证了巩城的安全,也就等于保证了炎军主力的后勤补给线。
    到目前为止,陈华做出的这一系列决定都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很快,他便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
    白南郡是尤西三郡中最大的一郡,地大,城镇多,炎军深入得快,但兵力分散得也快,一路上炎军对所攻占的城镇都要分兵驻守,东面分一批,西面分一波,当炎军深入到白南郡最西面的白杨县时,原本二十五万众的大军只剩下了十多万人。
    可以说从炎军进入白南郡算起一直到现在,并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交战,但主战兵力却在无形中减员了一大半,而且还不是因死伤而减员,是由于自身的分兵才造成的减员。
    这正是炎军作战的一个习惯!炎军一向讲究攻占一地、巩固一地,要巩固地方,就必须得驻军留守,陈华是炎军正统的将帅,此时他做出的决策也正是炎军的一向习惯。
    这时便体现出了陈华中规中矩,不懂变通的缺点,攻占一地巩固一地的方针策略不能说有错,但是需要视情况而定,就目前来看,这是炎军进入白南郡后最大的败笔。
    当然,陈华之所以这么做他也是有底气的,即便炎军的主战兵力只剩下十多万人,可是对叛军仍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而且他以及下面的炎将们还都有个误判,炎军分兵攻占各城镇的时候,都有遇到驻守叛军的顽强抵抗,说明叛军也是分兵驻守白南郡全境的,己方一路攻占这么多城镇,所消灭的叛军也肯定不在少数,依照叛军有八万兵力判断的话,现在的叛军兵力充其量有五万左右。
    十多万对阵五万,几乎是三倍于敌,取胜毫无悬念。
    自炎军主力顺利挺入白杨县,炎军将士们变得更加轻松,按照这一路推进的速度来看,几方在半个月内便可以攻占白杨县全境,彻底扫平叛军。到那时,朝廷增派的援军还在半路上呢,歼灭叛军的功劳将全部记在他们的头上。
    十一军团的军团长高鹏、十六军团的军团长冯玉、十七军团的军团长柴松已纷纷向陈华进见,赶快绘制叛军头目聂舒的头像。张贴到各处,以防聂舒潜逃。
    通过各军团长的进见也能感觉得出来,他们皆已认定己方胜券在握,扫平叛军只是时间问题,连防止聂舒潜逃这样的后续方案都已经提前想好了。
    在白杨县境内,炎军的作战依旧是顺风顺水,未费吹灰之力,又连续攻占一城四镇。
    接下来,炎军的目标是白杨县的县城七甲城。
    要去七甲城,得路经一处险地;情敌暗恋我。万安谷。
    万安谷险峻,是一条长长又狭窄的峡谷,两面为高山峻岭,只有中间一条路可走,由于这里地险。经常发生坠石和野兽出没,过往的行人也总是会有死伤发生,所以人们便给这条峡谷起了‘万安谷’这个吉祥的名字,希望用名字来化解这里的凶气。
    当然,这是迷信,峡谷还是那条峡谷,死伤也依旧常有发生。
    等到炎军行进到这里的时候。陈华紧急下令,全军暂时停止前进。
    他带着一干炎将来到大军前方,站到一处高地,远远眺望万安谷。
    陈华边看着前方幽深的峡谷也边在心里暗暗嘀咕:“好一处险峻之地啊!”
    陈华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什么地势容易设伏,什么地势不易通过。他一打眼就能看出来,他对周围众将说道:“此地险峻,如果叛军占据峡谷两侧的高峰,我军贸然闯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高鹏一笑。满面轻松地说道:“陈将军放心吧,我军斥候昨日刚刚打探过万安古,并无伏兵,现在亦可安心通过。”
    陈华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正色说道:“叛军狡诈,不得不防,立刻再派出斥候,继续打探。”
    “这……”高鹏微微皱眉,这也太多此一举了吧,陈华也太谨慎了。他低声提醒道:“将军,现在天色已然不早,如果等探子打探完了,天也就黑了,我军只能等明日再赶路。”
    陈华说道:“现在我军又不是急于与叛军决一死战,并不差这一天的时间。”
    他这么讲,高鹏也不好再说什么,随即令副将把十一军团的探子派出去,打探前方的万安谷,而后各军团长又纷纷下令,全军就地安营扎寨,等明日再继续赶路。
    万安谷并不是一座小峡谷,要把整个万安谷都打探清楚,确实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
    派出去的探子直到深夜才纷纷回来,带回来的情报一致,万安谷两侧的山峰上并无埋伏,附近也未发现叛军的踪影或留下的痕迹。
    听闻探子的回报,众将都在心里暗暗摇头,己方就在昨日刚刚打探过此地,可陈华今天偏偏还要打探,这不是自找麻烦嘛!
    不过陈华心里不这么想,耽搁一天的时间不算什么,只要能确保万无一失,那比什么都重要。
    当晚无话,翌日一早,炎军起程,通过万安谷。
    尤军在这里确实没有埋伏,这么一处险峻之地,连傻子都能看出来容易设伏,如果阴开还在这里设下伏兵,那他也就不配再做一军之统帅了。
    顺利经过万安谷,再向前三十里便是白杨县的县城七甲城。
    只要炎军再一举拿下七甲城,那么白杨县的大半已被炎军所控制,留给叛军的空间就只剩下一座小小的边境城邑——龙塘口。
    这时候,炎军众将都像打了鸡血似的,一个劲的催促麾下将士急行军。
    当炎军距离七甲城还有十里的时候,前方由探子快马飞奔回来,向陈华等人禀报说,刚刚有一支叛军仓皇逃出七甲城,正奔龙塘口方向而去,至于具体的兵力,由于数量太多,无从统计,保守估计在四、五万人左右,基本可以断定是叛军的主力。
    听说叛军的主力连县城都没敢守,直接弃城而逃,陈华等人无不是喜出望外。这个机会可太难得了,这不正是己方与叛军决一死战的好机会吗?
    陈华当场下令,全体将士做急行军,务必要追上逃向龙塘口的叛军;那些年我在锦衣卫。在平地上与其做正面交锋。
    接到命令的炎军将士一个个卯足了力气向前突进,十里的距离,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赶到了。
    叛军还真就逃得一个不剩,偌大的县城,未留下一兵一卒,城门都是虚掩着的。炎军连攻城器械都没用上,直接推开城门,如朝水一般涌入城内。
    先进城的炎军未做任何的停留,直接穿城而过,去追击弃城而逃的叛军。
    七甲城可不是一座小城。大小几乎于郡城相当,城内百姓多达十多万人,城邑内也十分繁华,大大小小的商铺林立,其中还有不少商铺是齿越人开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