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渊征途》第三卷第六二八章

冥渊征途最新章节目录
   审问到此告一段落,邵林令人把孟安及其家眷严加看管起来,而他则拿着供词,开始向麾下的魔系冥武者分派任务;重生之心有清泉。
    由于孟安所说的人名都在不同的郡县,调查起来也十分麻烦,需要分头行动。
    邵林把大批的魔系冥武者派出来,对孟安所提到这些人,或是明察或是暗访,当然,想要弄出个结果,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林浩天和宋浩也没时间在成都耗下去。
    在擒下刺客后的第三天,林浩天和宋浩便启程离开成都,林浩天北,回往金都宛城,宋浩西去,回往新赤都河东。
    林浩天和宋浩是各回各国了,但在成都发生的行刺一事可没有到此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通过魔系冥武者的精心调查,可以证实,孟安的证词不假,他所提到的名字都是确有其人,而且各个都是在当地有名的大财主。
    他们这些人,有些是原本就认识,有些是经过熟人介绍认识的,志同道合,皆有光复赤国之心,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
    在金国占领赤国初期,他们有出钱资助地方的反抗势力,只可惜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要金国的正规军队一到,抵抗势力瞬时间灰飞烟灭。
    见到反抗势力如此不堪一击,他们几人也都感到灰心,正在他们绝望之时,有人突然找了他们。
    此人自称是来自于炎国,乃炎国派来的密使。
    他说施怀还有一幼子名叫施渊,并没有落到金人的手,现在已逃亡到炎国,只要能想办法杀掉林将军林浩天,那么金国必然自乱,无暇顾及赤国,到那时,就是赤国复国的好机会。
    哪怕金人把赤国王室的人质都杀光了。但还有施渊这支王族的血脉在,不怕赤国无人继承王位。
    孟安等人虽说都是家财万贯的富人,但毕竟不是朝廷中的大臣,也不清楚施怀是不是真有施渊这么一个儿子。不过那人倒是哪出了凭证。是赤国王族的印玺,印玺面清清楚楚地刻有施渊二字。
    每个国家的王族印玺都是不同的,而且制作的工艺各有特色,极难仿造。
    炎国秘史拿出赤国王族的印玺,基本已可以证明施渊的身份,也正是见到这枚印玺,孟安等人才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等炎国密使走后,孟安等人一合计,决定雇佣刺客,行刺林浩天。
    当时林浩天还在建康。不过孟安觉得他早晚要回金国本土,只要他返回金国,势必得路过泽平郡的郡城成都,而恰巧在这个时候,成都的郡首府发出公告。翻修行馆,孟安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让雇来的刺客装扮成工匠的模样,混进行馆之内,伺机行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何况他们所打的还是‘驱逐蛮寇。光复大赤’这种正义凛然的旗号,之后闻讯而来的刺客络绎不绝,其中大多数都是赤国的游侠,经过一番细心筛选,他们最终决定用魔系冥武者行刺。
    接下来所发生的正是林浩天和宋浩在行馆内遇刺的那一幕,这就是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魔系冥武者有仔细核查过施氏的宗谱。在面并没有记录施怀有施渊这么一个儿子,宗谱可是最为严禁的,如果确有其人,哪怕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子,也一定会有记载。但听孟安的交代,炎国的密使还有施渊的王族印玺,这件事实在匪夷所思,到底是确有其人,还是炎国在暗中捣鬼,也就不得而知了。
    不管施渊这个人是真是假,毕竟现在远在炎国,魔系冥武者无从查证,也不可能跑到炎国去把施渊抓回来,他们拿这个施渊没办法,但孟安所交代的那些同党却跑不掉。
    孟安的同谋者,都是富甲一方的财主,家大业大,光这几位的全家老小加在一起得有千号人之多;[傲慢与偏见]夺走达西。
    魔系冥武者奉邵林之命将其统统抓捕起来,在严刑供之下,确认孟安的供词不假,他们确实有参与对林浩天的行刺计划,而后魔系冥武者以谋害金国忠臣的罪名将这几家人连其九族全部处决。
    按理说事情至此就该告一段落了,可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邵林有意要借用此事打压赤人对金国的抵抗情绪,想把事件扩大化,他令人给各郡的郡府传了口信:行刺大人的主谋虽然已死,但是不是仍有同党的存在,还未可知,事关大人的安危,必须严查,宁可错杀,不可有漏网之鱼,若日后再出同类事件,王颂便是前车之鉴。
    他这个口信传到各郡的郡府,可把众郡首们吓得不轻。
    泽平郡发生大人遇刺之事,魔系冥武者当场就杀了郡首王颂,如果在自己的地头也发生这等事,那自己的脑袋可也要搬家了。
    接到邵林这样的口信,各郡首们又哪敢怠慢,一个个都使出浑身的解术,严查那几名主谋的同党,他们所调查的对象当然是平日里和那几人交往密切、来往频繁的人。
    可要知道那几人都是富商,商场的往来、私下里的结交,所涉及到的人太多了,各郡的郡首倒是严格遵照邵林的意思,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对这些人,各郡都采用了最直接最简单也最不留有后患的手段——杀!
    邵林的一个口信,发展到最后,演变成血腥的杀戮事件,这段时期,可算是赤国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期,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各地的郡首们简直像是在比赛,比谁杀的叛党多,一个个生怕落于人后,让人诟病。
    在邵林的授意之下,原本一件很简单的行刺案件在极短的时间里演变成波及整个赤地的屠杀行动。在此期间,有大批的赤人被无辜杀害,还有更多的赤人被蒙冤下狱,受尽折磨。
    至此,赤地的各郡县、各城邑即便是在大白天,街道的行人都寥寥无几,百姓们吓得不敢出门,商铺、小贩们吓得不敢开张,整个赤地已呈现出一片萧条状。与当年的热闹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邵林把事情开了头,但他却没有能力让事情收尾,各地的郡府现在要讨好的已不是魔系冥武者,而是林浩天。在各郡首的心目当中,无疑是谁杀的‘叛党’多,就代表谁对大人最忠心。
    势态愈演愈烈,到最后,已进展成难以控制的局面,赤地的百姓怨声载道,对金国的抵触情绪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烈,只是不敢再轻易说出口罢了。
    直到事态恶化到无法控制的时候,才传到彭谦那里。后者听闻,大为震怒,分别给林浩天和邵林各写了一份信。
    给邵林的信,内容不多,却充满斥责之意。就差没直接开口怒骂斥责了,而给林浩天的信,则要直截了当得多,参了邵林一本,指出魔系冥武者行事有不当之处,而且也越界了,地方的治理。这本是他的职责所在,现在魔系冥武者越界插手,把赤地各郡县闹得一团糟,死伤无数,民不聊生,实在是罪无可恕。
    彭谦的为人一向圆滑。八面玲珑,能让他写出言语这般犀利的信,可见他是真的被气极了。
    接到彭谦的信后,邵林第一时间写了回信,言语很是客气。承认自己确有过错,当时只想着打压赤人的抵抗情绪,没想到事情会适得其反,变成现在这步田地。
    而后,林浩天也写了回信,但回信当中并没有责备魔系冥武者的意思,反而还劝说彭谦,魔系冥武者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做事的手段有误,让彭谦多多体谅。信的最后是林浩天责令彭谦,马上平息赤地混乱的局势,适于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让彭谦自行定夺;[红楼]林妹妹养成记。
    现在,林浩天已然回到宛城,彭谦还留在建康,正好可以就近处理此事。
    彭谦所用的办法就是大换血,连续撤掉七个郡的郡首职务,以此来平息赤地百姓的憎恨和愤怒,另外,他又下令追查叛党一事到此截止,再不可节外生枝,若有违令者,按战时抗令不遵论处。
    战时抗令不遵可是死罪,彭谦等于是下达了死命令,警告各地的官员,再敢借用追查叛党之名滥杀无辜者,一律正法。
    随着彭谦的政令颁布,各地方失控的局势才开始渐渐稳定下来,赤地的百姓终于得到喘息之机,不用再整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不过,事件发展至今,受到牵连被迫害而死或重伤的赤地百姓已超过十万之众,如此的血债,可谓是刻骨铭心,想消除赤地百姓的心结,单单是撤掉几个郡首还是远远不够的。
    彭谦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只能找出一批替罪羔羊。
    虽说元凶是魔系冥武者,但彭谦也没有权利惩治到魔系冥武者头,他只能拿地方的行政官员开刀。
    首当其冲的就是各郡的郡首,接下来是县首、城主,一级级的严查、问罪,在彭谦的高压之下,有不少郡首、县首和城主或被抄家或被着在自尽。
    也直到这个时候,赤地的局势才彻底稳定下来,赤地的百姓不见得对金国的仇恨减轻多少,倒是对彭谦赞不绝口,认为他是金国朝廷之中唯一一个肯为赤人着想的好官。
    闹得沸沸扬扬的追查叛党事件到此总算是告一段落,赤地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这段时间所发生的那一系列的惨案却让所有赤人铭记于心,久久无法释怀。
    且说林浩天,在风光无限中回到金国都城宛城,他在金国的威望之高早已毋庸置疑,这次又成功吞并了赤国,其威望更是达到顶点。
    林浩天的回都受到都城百姓的夹道欢迎,整个宛城都在为之沸腾,看着无数的人们为了自己而疯狂、欢呼、呐喊,这一刻,是林浩天最为享受的时候。
    他回到宛城,第一件事就是入宫面见赵禹,同时让大王下令,取缔新赤国,罢免宋浩的王位,将新赤国一并并入到金国之内。
    现在金国已经吞并了赤国,新赤国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林浩天连装装样子的姿态都懒得再去摆,直接把赤北五郡收为己有。
    赵禹现在可是畏惧林浩天犹如虎豹,哪敢在他面前说半个不字。林浩天的进谏立刻得到赵禹的恩准,成立才一年多的新赤国在赤国被灭后顺理成章的被纳入到金国。
    至于那位对林浩天言听计从的新赤王宋浩,林浩天还是很宽容的,封他为乐平侯。居住在宛城,日常开销皆由金国朝廷供给。
    至此,金国经历一系列的争战终于完成了称雄北方的大业。
    现在的金国,除了金地之外,还坐拥木地、赤地,北方已全是金国的领地,国内共有五十余郡,此时无论从国力还是军力来讲,金国都已是名副其实的强国。
    金国的强盛之快,令人咋舌。而与此同时,炎国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扩张,赤国被灭之后,原本为赤国所占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