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福妻当自强》第八十七章算计婚事,赵小红失贞

农女福妻当自强最新章节目录
   安宁坐在窗前,右手正奋笔疾书。桌子上好几首的史书摊开。
    她正在按照自己前世的做笔记方式把大周、南夏、草原三国所发生的事情按照时间一一整理了出来,看上去一目了然。她若有所思地看着笔记,两百多年前大周前朝昏庸,各地揭竿而起。周太祖在昌义侯等众多英雄好手的帮助下,一一收复,建立大周朝。当时昌义侯本来应该被封为昌义公的,只是他太过风流,在家中有了公主老婆的情况下,还招惹郡主、侯门之女、小家碧玉、青楼魁等女子……因此才降为了昌义侯。因为他功劳太大,所以世袭五代不降,到现在的武安侯,本该没有了这样的好处,到下一代就要降为伯。但是武安侯却又凭借着找到三种作物的功劳,直接获得了世袭罔替的奖励。除非大周朝灭亡,除非这昌义侯的后人卷入造反的事宜,不然恐怕可以一直享受着这荣华富贵,真是羡煞人也。
    在大周朝建立的那几年,南夏也同样前朝覆灭,新的朝代重新建立,与大周朝建立的时间倒是相差不到两年。有的人说南夏前朝的公主尚存,只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有的说前朝的血脉皆被后来的南夏王一一追杀,气数早就尽了。
    那时候无论是大周还是新南夏国,刚成立不久,所以国力有些不逮,两国便联合起来对付虎视眈眈的草原。这样的蜜月期间在火药出世后便逐渐改变,大周凭靠着火药之威,一举压倒了南夏和草原。南夏草原在这几十年中也开始暗通款曲了起来,这几年草原与大周边境的一些摩擦都隐隐有着南夏的影子。
    安宁放下笔记,叹了口气,总觉得这种太平的日子维持不了太久呢。她穿越过来后一直都是大周人,自然内心更希望大周能够好起来。
    只是……她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她那位便宜表哥慕清玄明显是南夏人,而且从他语气来看,他在南夏的地位还不低,他明明已经知道了火药的配方,为何现在南夏仍然没有一点关于这个的消息流出?
    果然,以她的本事要参合这些国家大事还是困难了点。
    她原本蹙起的眉毛再次舒展开来,唇角也勾起一个浅浅的笑容,反正她已经告诉了蔚邵卿,天塌下来也有他顶着。如果她所料没错的话,蔚邵卿恐怕便是那所谓的武安侯了,穿越者昌义侯的后裔。
    昌义侯名叫蔚显,同样姓蔚,她一开始还真没把这两人联系在一起,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展现在她面前,更重要的是,蔚邵卿他们似乎也没有想要特别遮掩的意思。
    当她直接问蔚池的时候,蔚池直接点头,还一副你怎么现在才发现的表情。
    也难怪蔚邵卿能够拿到邀请函,以他的身份,别说一个邀请函,五个都没问题。
    难怪初次见面的时候,他会对水调歌头如此上心,恐怕那位穿越者前辈早就把这首拿来当做自己的作品了吧。她简直是被坑死了。
    不过安宁倒是不担心自己会被发现穿越者的身份,即使是对着自己的亲人,那位穿越者前辈恐怕也会守口如瓶。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看史书的时候,她对蔚显尤其的在意,蔚显在那个时代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各种外传正传一堆,还有所谓的野史,看得人眼缭乱的,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看得久了,不免有些眼酸,她揉了揉眼睛,放下笔记。
    桂圆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举止娴静,全然没有往日的吵吵闹闹。她这是被卫先生给特地教育过了。桂圆是要跟着安宁到京城的,倘若仍然不知轻重的,到时候直接在京城那些闺秀面前丢了安宁的脸。
    桂圆哪里愿意让自己拖累了小姐,短短一个月内硬是咬牙把那些礼仪给吃透了。卫先生可是按照宫中教导宫女的标准教她的,包括走路的时候能够头顶着书本不掉等诀窍。她这段时日还真的是吃了不少的苦头。安宁看在眼中,越发动容。
    “怎么了?”她问道。
    桂圆道:“姑娘,绣姐儿来了,说是那赵小红再两个月后就成亲了,所以今天邀请了平时交好的姑娘过去开个茶会,问你要不要也去呢?”
    安宁问道:“她也邀请我了吗?我记得她似乎一直不太喜欢我吧。”
    安宁又不傻,哪里看不出赵小红对她的嫉妒,只是她也不在乎,她们两个本来就不熟。
    “请了。据说她大概请了七八个吧,都是差不多这个年纪的。夫人说了,都是同村的,再过两个月她就要嫁到别地了,日后也没有什么碰头的机会。让你带上添妆的礼物一起过去呢。”桂圆不仅举止变了,说话也文雅了许多。唯独只有遇到美食才会再次暴露本质。
    “那就去吧。”安宁正好看书看得累了,出去走走也是好的。
    周李氏正和卫先生一起做衣衫,便直接让安宁带上包好的添妆走。为了让女儿去京城后不丢脸,她把家中那些好的绸缎都翻出来,给安宁做了整整五套的新衣裳。那些绸缎,有沈家送的,也有玲珑以前送的,皆是上等的,穿在身上绝对体面。
    安宁向她娘请安了一下,翻了翻包裹,里面的添妆礼是半匹的细布和一对银坠子,已经算是十分体面了。周李氏还在那边嘀嘀咕咕说,看在日后比较不常见的份上就便宜她了。以她现在的家境,若是添妆没送多少的好东西,恐怕到时候会被一些八婆说吝啬。
    安宁在那边偷笑,那坠子精致是精致,但是重量加起来不到三钱呢。
    她拿好包裹,冲着坐在椅子上等着的绣姐儿微微一笑,“走吧。”
    绣姐儿嘟着嘴抱怨:“我本来才不想过去呢,她那个人,最是小心眼,一点屁大点的事情都记在心上。偏偏我娘说了,好歹也是一个村的,小时候也算玩过一场,让我过去呢。”
    她边走边说,还翻了翻她送的添妆礼,也就是三尺的布。布与布之间是有差别的,比如安宁的细布,在价格上至少就要比绣姐儿的高上两倍。
    绣姐儿穿着粉色的缎子,还晃了晃头上的银钗,“如何?好看不?”
    安宁点点头,“好看,挺趁你皮肤的。”
    绣姐儿摸了摸自己的脸,得意一笑,“我这些天都用我生辰时你送我的桃水,真好用呢,我用不到半个月,皮肤都白了一些。这个银钗是我奶奶送我的,我过年前做的那一堆背包卖了整整十两银子,把我奶奶给高兴的。我奶奶可疼我了,不仅把钱给我攒着说要给我留着当嫁妆,我生辰时还送了这个钗子给我。”他们村里的姑娘说起嫁妆这事一点都不害羞,加上绣姐儿也不是内向的性子。绣姐儿的确也算得上聪明。在安宁的指点之下,每款卖的包都绣上了独属于她的标记,那标记还是李艳帮她设计的,针法独特,旁人想学都未必能学会。她现在不仅做挎包,背包也是一起做。加上她在村里学了字,有的背包上还绣上了一些安宁帮她想的句子,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类。导致一推出,许多家长便买回去给自己上学的孩子使用。白大娘更是说都是她以前取名取得好,绣姐儿,可不,绣的好,女红出众。
    绣姐儿现在一年都可以给自己挣上二三十两银子,抵得上普通人家两年的家用了。在玉山村也是有名的能干。至于安宁和周慧那种赚钱用百两做基础单位的,距离太过遥远了,还是向绣姐儿看齐比较靠谱。导致有不少人家现在市场挂嘴上的话便是:“你看白家的绣姐儿。”
    两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赵小红家中,桂圆安静地跟在她身后,坚决信奉“姑娘到哪我就到哪”的原则。
    他们刚踏入赵家的屋子,就听到一道声音道:“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个大小姐带着两个丫鬟进来呢。”
    这是把绣姐儿直接带入丫鬟中去了。
    绣姐儿定睛一看,发现是同自己一直关系不好的汪小雨,直接回击:“当安宁家的丫鬟也挺好的,一个月有五百月钱,每顿饭都大鱼大肉的,每个季度还有两套衣裳。若是安宁愿意我也去当。不过某人嘛,恐怕就没办法了,整日好吃懒做,又笨手笨脚,这种就算倒贴要当丫鬟也没人用。”
    “你……”汪小雨气急。
    绣姐儿洋洋得意,“我又没说是你,你这么急着跳出来做什么?可见你对自己还是挺了解的嘛。”
    “好了,看在我的面子上,大家都少说两句吧。”赵小红出来打了圆场。
    绣姐儿直接把包裹给她,“我们家给你的添妆礼。”
    安宁手上的添妆是桂圆拿着的,她也直接放在了桌上。
    赵小红看到银钗后,直接拿在手上把玩着。
    汪小雨眼睛转了转,嘴里说道:“你们两家不是挺有钱的吗?怎么这么小气?好歹也要送一下绫罗绸缎啊。”
    安宁笑道:“小雨你这么大方,不知道送了小红什么,也让我们开开眼一下。”
    旁边一个安宁不太熟悉的姑娘一点都不给汪小雨面子,扯出了一尺的麻布,“这个是她送的。”
    那麻布看上去已经发旧了,做衣裳都有些勉强,赵小红的脸已经直接黑了。这种礼物若是拿去当嫁妆的一部分,她肯定会被张家给鄙视死的好吗。
    安宁颔首道:“果然大方,拿来做五条抹布是够用了。”
    绣姐儿更是毫不客气地大笑,“其实勉强也是可以拿来纳鞋垫的。”更是冲着那姑娘挤眉弄眼的。
    汪小雨涨红了脸,对着那姑娘道:“张巧巧,谁要你多事!”
    张巧巧撇了撇嘴,“我是为了小红好,若不拿出来,难不成真要小红放嫁妆的箱笼里吗?”反正她的添妆礼挺正常的,应该说有汪小雨的做对比,谁的都会被比成一朵。
    汪小雨再说什么,只是仍然有些不服气。她看着赵小红问道:“小红啊,茶会到底开不开?”她是赵小红奶奶那边的亲戚。
    赵小红皱了皱眉,说道:“等我表妹他们过来就可以了。那茶是以前服侍杨夫人的时候,她给的,据说一两就要十多两银子呢,我家里人都不爱喝。我想说以后大家见面的机会不多了,索性请大家一起过来尝一尝。”
    一听到一两十多两银子的茶,原本打算走的几个姑娘又坐了下来,他们这辈子喝的茶最多也就是几十文一斤,哪里喝过这么贵的。
    绣姐儿在安宁家这个价格的也喝过好几次,甚至安宁还送给她二两,所以百无聊赖的样子。安宁自己倒是没钱买过,都是人送的。
    等了一会儿后,赵小红口中的表妹来了,同表妹一起来的还有赵小红的表弟,一个长得油头滑面的男子。他一进屋,就把目光挪到安宁脸上,再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