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第435章信仰之谋(三)

凰涅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卫希颜话中还有未尽之意。
    道教变革当然不是一句“道、教分离”那么简单。
    就拿道教的神仙体系来讲,就是有缺陷的。
    与佛教相比,佛教的佛祖、菩萨、罗汉三大体系阶层分明,体系相对完整,而且逻辑严密,少有漏洞。而道教的神仙体系最大的问题是逻辑不严密,甚至有些是自相矛盾的。
    在枫阁论佛道时,苏澹对道教的神仙体系给了一个很不客气的评价:凌乱。时任司农寺卿的陈旉以俗家修道士的身份也表示认同。已经接任胡安国礼部参政之位的谯定正在接触枫阁,也受邀参与此会,倒是给了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凌乱,非道教一教之过。”
    一是民间的神话传说对道教的神仙体系造成了冲击。道教的神仙源自于本土的神话故事,经道教发展完善而成谱系,但与民间神话传说并不完全一致,有些还是矛盾的。比如,民间传说都认为王母和玉帝是夫妻,但是在道教神仙谱系中,王母是与东王公并列的五方帝之下的高位女仙,和玉帝并无夫妻关系。又比如,民间普遍认为老子是道教的教主,而玉帝是最高的神仙,实际上道教的最高神是三清,其中老子仅是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在人间的化身,而玉帝的神位在三清之下;蝶恋花之皇帝女儿。
    如果追究道教自身的原因,那就是在构成神仙谱系的过程中,没有广泛布道形成有力的宣传,让信众清晰了解神仙的阶位层次。而各地都有各地不同的神话传说,流传的话本小说也是建立在这些神话传说之上,经过人为加工,又对传说产生引导和误导。久而久之,一些影响广泛的传说便成了民间主流的认知了。
    其二,是因为历朝皇帝为了统治的需要,会人为抬高一些神仙,或者臆造一些神仙。比如唐朝李家皇帝,为了自抬身价就大力捧高老子李耳,尊老子为道教教主,大有独尊之势。而大宋赵家皇帝则杜撰出一个赵氏始祖赵玄朗,加封“天尊大帝”;又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尊老子为道教教主——但是太上老君在民间天庭神话传说中是玉帝的下属,这能不让人混乱么?宋道宗(徽宗)则给玉皇大帝上尊号,封庄子、列子为神,其他诸神,也并有封号,总之没有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啥事。
    按卫希颜直白的话讲:“皇帝为了自己的需要,不但要把他们的代言人推上神位,而且还推倒了以前的神仙体系,围绕他们的代言人重新起建立一套神仙体系……于是,道教悲剧了。”
    参与议教的人都笑起来。名可秀悠笑着说了一句:“所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呀。”
    佛教是“外来的和尚”,无论是本土的民间神话传说,还是皇帝的加封、臆造,都与佛教没关系,因为人家的神仙不是中国的。
    道教的神仙谱系是经过长期以来道门各派的争斗、协商,在南北朝初步形成谱系,而至唐朝时才确立了道教“三清”为最高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但因唐宋皇帝扰乱神仙体系,加上神话传说的差异,使民间只知太上老君,而不知太清道德天尊,但知玉皇大帝是最高神仙,而不知玉帝之上还有“三清”。
    苏澹说:“道教没有唯一神。”
    这个唯一神是指唯一的主神。
    在卫希颜看来,没有唯一主神,正是道教作为宗教与世界三大宗教的最大不同,或者说,最大不足。道教最高神有三位,以元始天尊为首位。而世界三大教都只有唯一主神,佛祖、上帝、真主,他们在各自的宗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唯一地位,能够积聚起信徒虔诚的信仰和狂热的崇拜——但元始天尊不能。
    作为宗教,对主神的信仰是最至关重要的。
    卫希颜以前看过《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应该是明代的小说,她没有认真读过,是希汶随手给的放松里构造的道教神仙是分两大体系:一是上古洪荒时代的大能,如三清道祖、女娲娘娘;其二是三界神仙体系,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阎罗王、土地、判官等。后者在民间是广为人知的神仙体系,但是前者,很少有人清楚道教的主神是“三清”,更不知道“元始天尊”之名了。
    与佛祖、上帝相比,三清真是混得太差了。
    《封神演义》构造的洪荒神仙体系很多取材于民间的神话传说,但许多上古大能,如盘古、女娲、共工、祝融、后弈等,并没有进入道教的神仙谱系,或者是他们的分.身拥有神位仙位,而真身却没有列入道教神仙中。这使道教神仙谱系与民间神仙传说产生了割裂,混淆了民间百姓对道教神仙的认知。
    而信众来源于民间,百姓对神的认知是宗教传播信仰的基础,主神的信仰又首当其冲。
    道教的主神有三个:三清。
    当是时,谯定却说:“道教的最高神只有一个,‘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谯定吟了《道德经》中开篇的三句,便只捋须但笑不语了。
    “无”,是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转行好难之杀手入青楼。因此,要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二者,源同而名异,俱为玄妙、深远。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故而,道教求的最高神灵其实是“道”。
    名可秀目光悠悠地接了一句:“佛教的最高神,为佛。”
    是佛,不是佛祖。
    谯定捋须而笑,其他诸人也都各自意会一笑。
    这两位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老子静中体悟到的道教最高神灵是“道”,释迦牟尼体悟的“佛”,耶稣体悟的“上帝”,穆罕默德体悟的“真主”。三大宗教的主神,其实都是传道人。——这是卫希颜的意会。
    她便也目光悠悠地接了一句,“道教既在世间传教,必得有一个传道人。”
    ——是一个,不是三个。
    这个传道人,就是主神。
    在历代道教的教义中,都称老子,也称太上老君,是道教的教主,这也是民间的普遍认识。一般来说,一个宗教的教主,就是这个宗教的主神。而老子的《道德经》,是道教的至高道典。——老子或太上老君是道教的主神比起尊三清同为主神,无论是教义上,还是民间认知,以及唯一主神的信仰上,都比尊三清为主神更合适。
    再者,比起在民间广为宣传三清来改变人们固有的认知,在道教内部改变主神相对容易:修改神仙谱系,修改涉及主神名号的道经,重塑道观的主神像,重印主神画——虽然工程也不小,但改变内部总比去改变天下轻松。
    道录院衔领天下道门变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修改完善道教的神仙谱系。
    “道”被放在了最高神位。
    因为在道教经典与道教教义中,公认“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道德经》是道教的基本经典,‘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天地是道产生的、主宰的,人和万物也是‘道’产生的、主宰的——宇宙之中的‘道’才是最高的主宰。
    若道教无“道”,民间传教活动将会沦为有术而无道,信神不信道。道教若无道,则会成为占卜之教或鬼神之教。
    但是,“道”具有神性,却是无人格的神性,看不见,摸不着,不易被普通民众和一般道士作为主神而信奉。故而,“道”还要化为有人格的神灵——太上老君,成为道众信仰的主神;“道”在人间传道,则化为有肉身的人——老子,立《道德经》,传道法。
    从隋唐起,道教历来就有“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老子是太上老君在人间的化身,如果太上老君的神位在三清之下,与“一气化三清”说就是自相矛盾。道教神仙中最不能自圆其说的,就在主神这里。如今,道教变革终于将主神位圆满了。
    在太上老君之下,是三清。
    三清之下,是玉皇大帝。居住天庭,主宰宇宙,总管三界、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五道的一切阴阳祸福。是太上老君和三清赋予神权的总管理者。
    玉皇大帝之下是四御,协助玉帝管理天上天下。
    在变革前的神仙谱系中,玉皇大帝为四御为首,另“三御”是紫微北极、勾陈、后土(女)三大帝。
    变革之后,四御是紫微北极、南极长生、勾陈、后土四大帝;总裁,不做你的女人。
    道教是求长生之道,将南极长生大帝的神位提上来就很有必要。
    “四御”之下是“五帝”。
    道教神位和朝廷祭祀的五帝历来是:东方青帝伏羲,南方赤帝炎帝,北方黑帝颛顼,西方白帝少昊,中央黄帝。
    卫希颜提出女娲,既然神话中有“女娲造人、补天”这样大的功绩,为何没有列入五帝之中?且不提伏羲、炎黄二帝,难道还比不上颛顼、少昊的功绩?
    卫希颜铁了心要将女娲扶上位。
    这跟“后土”女大帝不同。
    后土是虚构的神仙,而女娲代表了上古母系氏族时代的首领。
    随着大宋学者们对甲骨文和《山海经》的研究深入,卫希颜相信,上古时期的“母系氏族时代”必将被学者们挖掘出来。但是,这个新学说的出台必将遭到无数的怀疑和打击,最终能否成长还是两说。而宗教和神话的传播比起学说的传播要来得快,也有更多方便的渠道,道场说经、书肆话本、勾栏瓦子的话戏、酒肆茶楼的说书,还可以在民间评选神仙十大美男美女榜、十大神仙武力值榜等等,可做的花样多了。而这些方式都可绕过官方,在民间进行传播影响。
    这是名可秀和卫希颜的构划。
    但从一开始,卫希颜的提议就在道教遇到了阻力,在道录院、道门内争议都很大。
    卫希颜一力坚持。
    她的身边也积聚了不少的道门。“国师道宗”这面大旗还是很好用的,宫观道观处在世俗中,除了不为红尘所动的外,要想昌盛,少不得要有来自上位者的支持,卫希颜就是道教最好的选择。这些各宫观道院都开始发表言论支持卫希颜,与教派发展前途相比,给出一个神位有多难呢?又不是三清、玉皇、四御。
    最终,道录院内多数压倒少数,女娲踢掉颛顼,登上北方黑帝神位。没有替换白帝少昊,是因道家五行中,水代表黑色,而水为太阴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