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369南北之战(五)

凰涅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小说卫希颜已经下了望楼,留着沈元几人在楼上继续观测实战数据,她自己骑着那匹骏健的阿拉伯战马,悠然往左军战场行去。
    中军战场虽然还未分出胜负,但对卫希颜来说,已经没什么看头了:从战术上来讲,无非是人海战术--北军要想突破南军的枪林弹雨,只有用人海去填,用数千士卒的人命去冲出一条豁口。
    若是南军手持的是自动步枪,或者是有几挺自动机枪,北军的人海战术也只能是枉送性命。但是,这恰恰是冷兵器的巅峰对阵才入门的热兵器的战役,从兵器本身来讲,热兵器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只不过是占了一两分的上风,而这还不足以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南军要想取胜,必须顶住在机弩掩护下的北军冲锋;而眼看着敌人前仆后继的倒下,却一拨又一拨的勇往直前地冲锋,这对南军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压力。决定最终胜负的,将是双方战斗意志的较量。
    这让卫希颜想起欧洲火枪时代的“排队枪毙”战术--广阔的平野战场上,数以万计的士兵列着一排排长阵,在整齐的行军鼓点中,迈着坚定的步伐,在炮火掩护下踏步前进,进入一百五十米至二百米的火枪射程后,在指挥官口令下,整齐举枪、射击,然后接受上帝的安排,击倒敌人,或被敌人击倒,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子弹射飞了,然后,继续,排除举枪射击,直到一方崩溃。
    如果南军手持的是欧洲火器时代的这种火枪--不能趴卧只能站着射击,当面对北军拥有的精准射程超过二百米的机弩时,“排队枪毙”大概就成了“排队被枪毙”了。
    卫希颜一直认为这种“排队枪毙”的战术傻透了,尽管这是火枪自身的缺陷所导致的必然战术,而且是“火枪时代的经典战术”,但如今能够跳过这个“经典”,她认为绝对是兵法史的幸事,至少兵家老祖宗不用掩面不忍视。
    中军战场上,北军发起了第三次冲锋。
    北军推出了改进后的双轮单梢砲,一人定炮,三人操作力臂发射,能将四斤重的炮石抛射到一百步(155米)外--炮石重量和射程都提高了一倍。北军用来抛掷爆炸毬,即开花炸弹,以铸铁铸成,内填黑火药,外垂引线,爆炸后破片伤敌。
    霎时间,但见战场上数百颗黑色球弹呼啸着弹射向空中,呈抛物线飞向南军战壕。
    “弓箭!”“弓箭!”……南军战壕内纷纷响起呼喝声。
    这时就体现出南军弓箭手的作用了。拉弓引箭,瞄准射击,钝头箭射中空中的爆炸毬,重箭的阻力将爆炸毬击落,掉落在战壕前面几十米外的阵地上,引线将将要燃尽,周遭北兵纷纷闪避,便听“轰”的一声,铁球爆炸破片横飞,差点伤到己方士卒。
    如果南军用步枪狙击,爆炸毬就会在子弹射入的瞬间于半空引爆,除非将将落到北军头顶上,否则不如弓箭射落后爆炸起到让北军“自食其果”的效果——这正是南军每个都仍然保留一定弓箭手的原因之一。如果北军抛射的是毒烟毬,在此时刮着小北风的天时条件下,落到南军战壕或是被枪弹狙击于上空引爆,对南军都殊为不利;曙光。而南军使用弓箭手阻截爆炸毬,便熄灭了北军抛射毒烟毬的计划。
    南军立即回以颜色,向进攻的北军投掷手榴弹,并遣出军士爬出战壕,匍匐前进,想以手榴弹炸毁隐蔽在沙包后的北军梢砲和枪弹射程外的北军机弩。即使行进中途就被北军步弩机弩射中,却前仆后继,不断有南兵从战壕跃出前进……
    论起手榴弹的源头,其实就是宋朝的爆炸毬,当加入雷管火帽这种引信后,就成了卫希颜所知的手榴弹——最初因外观形似石榴而得名。
    南军使用的手榴弹也是这种石榴状的椭球体,弹体由铸铁铸造,上面有纵横交错的沟槽,能增加有效杀伤破片,又便于牢固手握而不滑落,椭球上方有拉环,拉弦后四秒爆炸,投掷远近取决于士兵的臂力——跃出战壕的南兵往往是膂力强的。
    而在骑兵战场上,装备手榴弹对南军骑兵来说更加重要。
    面对装备了诸葛连弩、行动如风的北军轻骑,南军骑兵仅靠步枪显然不够——枪管子弹射完后再装弹的时间比起北军填弩的时间还要稍长两三秒,而在骑兵战场上,有时半秒就能决定生死。
    中军侧翼的左军和右军战场就是以骑兵为主的战场——左军战场:吴安国对阵岳飞;右军战场:吴玠对阵张所。
    相较右军战场,卫希颜更为关注左军战场,或者说,她不放心左军,皆因吴安国的对手是岳飞。这其中固然有卫希颜印象中的那个“岳飞”的影响,但更为主要的是枢府军情司和兵房知事对现实中这个岳飞的评价给了人很大的压力。
    因为卫希颜对岳飞的重视,军情司在收集北廷将领的情报资料时,尤其关注岳飞,要求司闻校尉事无巨细一一收集上报;而兵房也因为卫希颜的重视,最为关注岳飞的治军之术和战术战绩分析,在统合军情司的情报分析对北廷将领做出综合评级报告时,岳飞的评价是最高的,超过了宗泽、何灌、曲端这些资历比岳飞深的北廷名将,归为“五星将者”——是南廷枢密院对将领综合评价的最高级别。迄今为止,枢府对南北两廷所有知名武将都做出了分析评价,而唯有岳飞一人得到了五颗赤星的评价。
    枢府对将领的五星评价建立在《孙子兵法》的将者五事之上:“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为智谋,信为诚信,仁为仁义,勇为勇敢,严为严明。五德分五星,每星各有“赤、橙、黄、绿、青”五色,赤为最高——岳飞在将者五事上的评价,俱为“赤”。
    卫希颜不是仁义者,但她信奉“做事先做人”的道理,是故在建立将领评价体系时,就将《孙子兵法》的将者五德在顺序上做了调整,将“仁”和“智”的位置对调,即为:“仁、信、智、勇、严”,以仁信为先,而智列三。而一年后军情司在司闻校尉秘报的岳飞情报中发现:这位深受卫枢相关注的北廷将领早在靖康元年就写有兵事札记道“用兵者无他,仁、信、智、勇、严五事,……而以‘仁、信’序次‘智’之前,当为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也。以‘廉、俭’可以正己、自治,以‘仁、严’可以正物、治人”。这让军情司和兵房属官都惊震不已,唯卫希颜是醍醐灌顶的恍然而笑,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她站的那个巨人肩膀就是岳飞。
    如果说,卫希颜是出于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自己的经历体会而得出将者五事为“仁、信、智、勇、严”,那么岳飞就是真正身体力行而得出的结论。而一个将者,一时的“仁、信”正己、治
    岳飞的家财在南北两廷的将领中都是最少的,和他同级别的大将多是姬妾成群、家资数十万贯、田产百千顷,而岳飞只有十几顷田,其中大半还是买来奉养宗族,家中没有任何侍妾,只有糟糠妻子李娃一人,也不蓄养舞姬乐女歌童之类。岳飞的衣着更是俭朴得过分,平日只着麻布,连普通绸衣都不置,妻子儿女也只着布衣;日常的饮食是麦面加齑菜,若用荤食,也只一味,而且是荤食中价格最贱的猪肉,至于饮酒,更在严禁之列。即使请部属会餐,也只是多加一道猪肉荤菜。岳飞在部将郝晸家里作客,郝晸知道他的性格,只用一种素面食招待。岳飞问此为何名,郝晸答说“酸馅”;伞骨。岳飞说自己平生从未吃过这种面食,命令将余留的酸馅作晚食。这种俭朴和节约,让他的部属都感到惊愕和惭愧……
    以岳飞的级别,绝不至于过着如此拮据的日子,依凭优厚的俸禄和丰厚的赏赐,岳飞要过铺陈豪奢的生活毫无困难。事实上,和他同级别的将领都过着十分奢侈的生活:宗泽买副字画就花了上千贯,何灌、曲端、刘锜等将帅都是豪宅大屋,姬妾满堂,珍馐华食。唯有岳飞是个例外,他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所得的赏赐都拿来激犒了部属,所得的大部分俸钱和米粮丝帛都拿来接济了困难的士卒。这样的将军,足以让士兵为之效死命!
    卫希颜认为,最令人可怕的将领不是兵谋出色的智将,也不是万夫莫挡的勇将,或以严治军的严将,而是——真正能够与士兵“同甘苦”的将领。
    “同甘苦”三字说来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真正能做到的将者有多少?即使是卫希颜那个时空拥有崇高信仰的红军将领,走过了雪山草地、打跑了鬼子、赶走了老蒋,当解放胜利进城成了“换官换级换老婆”之风的一员时,就已在相当程度上背弃了“同甘苦”,成为仁、信二事的背离者。然而,处于封建皇权的这个时代,却始终如一地坚持和士兵家人“同甘苦”的岳飞,无疑是军事史上的典范——以正己而正物,以自治而治人,拥有这样人格魅力的将军,以他的“仁、信”在士兵心中树起了不倒的丰碑,成为军队不灭的灵魂。这样的将领带出来的军队,战斗力是可怕的。更何况,这样的将领,还兼具了以正合、以奇胜的“智”和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摧精击锐的“勇”,和纪律严明、赏罚严明的“严”。
    此五德之将,当世惟一人尔!
    这样的对手,是神一样的对手。
    而这个神一样的对手,已经没有了猪一样的队友——头号猪队友:赵构;二号猪队友:秦桧;三号猪队友:刘光世;四号猪队友:张俊,五号、六号……猪队友排队站——其难对付指数更是直线上升,由不得卫希颜不将岳飞列为“最具威胁的将领”。
    而她在南军中很难找到可与岳飞堪比的将领,如种瑜、吴玠、韩世忠、高师旦、蒋宣、张守、吴安国等南廷名将,或许在将者五事的某一方面或某两三方面很出色,但从全方面对比,就落下去了。
    仅以“严”为例,南廷很多将领都可说自己治军严明,却无人可达到岳飞的程度——军情司的情报中就有这样的事例:某次河北行军,岳飞率亲骑巡视军纪,发现驻地一所新盖店屋的房顶上少了一片茅草,便立即传问店主。店主说,军队没有打扰他家,屋顶上本来就缺一片茅草。岳飞不信,下令追查,最后查到骁骑军一个队正身上。他承认正在店内用食,听说岳飞将至,急于上马,不慎带下一束茅草。店主携全家为之哭泣求情,才免了这个队正的处斩之刑,而责以一百军棍。
    这种严明的军纪,比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还要严厉得多。可以想见,在这种严明军纪下训练出来的士兵,将是怎样的令行禁止、如臂使指?!而岳飞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