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366南北之战(二)

凰涅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小说北军中军阵前的鼓声咚咚响起来。
    前阵坐着的北军步卒都站了起来,列在最前面的第一步阵却没有立定整军,而是向两边让去,露出后面的第二步阵兵卒。
    站在队伍中间的指挥将官虬髯绕面,神情凶厉,翻身上马,将头盔戴上,锵然拔刀,仰天长嚎,“横山!横山!横山!”
    三千步卒同时扬刀长嚎,“横山!横山!横山!”
    十人一队的旗手用力挥旗,卷着的旗帜哗啦在空中招展开去。
    “横山!”
    “横山!”
    “横山!”
    三千北军步卒如潮水般,嚎叫着朝对面的南军冲去。
    种瑜这才在望远镜中看清这支队伍,还有绣着黄色骆驼的旗帜,他不由呸了声,“横山步军?!何灌够狠,让蕃兵打头阵。”
    这支冲阵的横山蕃兵是西夏降兵——包括横山兵和平夏兵,共收编两万多人,编为横山、平夏两个蕃军,其中横山军统五个营,眼下出战的是横山乙步营。
    黄色骆驼正是横山步军的标帜,象征着“坚韧不拔”——奈何败于崛起的北军之下。
    归降宋军后,横山兵在装备上倒是比以前好了。眼前冲阵的这横山营就有一半配了全副步人甲——宋廷步兵铁甲,重量从四十斤到六十斤不等。而在西夏军中只有重甲骑兵“铁鹞子”才能配铁甲,步军只有皮甲,论防御当然比不上铁甲——当然造价也是远不如的。
    种瑜嗤声,“何灌倒是舍得。”
    许申在旁接口道:“让人冲阵当炮灰,当然得给点甜头。”
    种瑜扑哧笑了起来,说:“弘道你的舌头越来越刻薄了。”许申回应他,“岂不闻近墨者黑?”种瑜呸他一声,“你才是墨者。”
    但见横山营冲在最前面的是一千轻步兵,毕竟穿皮甲比铁甲要轻便快捷得多,冲在皮甲兵之后的,是一千身穿纸甲的步卒。这种纸甲不是一般的纸,而是极柔韧的纸张,加工捶打,迭厚三四寸后再以铁钉固定,论远程防御不及铁甲,却比皮甲强。这一千纸甲兵之后才是一千步人甲兵。
    种瑜心忖:一个步营配了三种甲,恐怕不仅仅是为了重步和轻步的配合……
    他的眼睛眯了起来,沉声下达开炮命令;[彩云国]昏君的指导老师。
    中军高台上,绣着一架火炮的大旗立即舞动起来。
    南军雁行阵的两翼,已经调校好角度的八十门火炮分别从两侧斜面对准正面战场。
    顷刻,摔钹声响。跟着,炮位侧方的三角旗挥动,八十门火炮迭次开火,雷鸣声动,大地震颤。
    南军用于野战的这种火炮身管长、口径小,是军器监研制的线膛式后装炮第二代,名为“翼虎炮”,意思是如虎插翼。
    在卫希颜记忆中,翼虎炮的外观已经与十六世纪的加农炮(拉丁文的音译,原意为“管子”)相近了,但它的性能和工艺都远超十六世纪的加农炮。毕竟卫希颜不需要去磕绊摸索火炮的方向,只要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和加工精度能达到她需要的水准,就能造出接近十*世纪的大炮,甚至某些方面还能超越。
    加农炮在世界火炮史上占了前期最主要的地位,它的优势就是射程远。南军翼虎炮的有效射程可达五里,已经超过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加农炮的有效射程(3.6华里)。不过,英国人当时用的加农炮是滑膛炮,射程上比不了南军这时的线膛式加农炮,这是很正常的。
    对于炮兵来说,火炮射程至关重要,不仅在于可以打击更远的目标,还在于炮营自身的安全,毕竟炮兵们是没多少近战能力的,距战场越近越危险。
    和翼虎炮这种长身管炮对应的还有一种短管炮,是南廷最初研制出来的滑膛炮,仍然在军中使用。这种炮的炮口粗、炮管短,形如石臼,军中俗称为“臼炮”。与翼虎炮相比,臼炮的射程近,但是弹丸的威力大,主要是用来攻城或近距离山地战——因为射角大,弹道弧线高,可以轰击隔着山地无法平射的目标。但是在平原野战时,臼炮就远不如翼虎炮了。
    南军第一轮炮击发射的是实心弹。
    实心弹的射程最远,相比开花弹和霰弹而言。因为是侧翼交叉炮击,南军炮手必须控制好火炮角度,否则一不小心将炮弹打到斜对面自己阵营中,那乐子就大了。
    这一轮炮击带来的损伤并不大。
    因为横山步兵的冲阵队形不是方阵,而是横向拉开,纵向只有三排,显得得很松散。这种松散的队形能让实心弹打到的人数降到最低,显见北军对防御炮弹攻击也比较有心得。
    于是,南军第二轮炮击采用了开花弹,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花炮弹”。
    “开花弹”是指弹体内填充火药、配备引信的爆炸弹,但“开花炮弹”却是特指用火炮发射出去的爆炸弹。
    宋廷从北宋起就已经有了开花弹——配有火绳引信的爆炸毬,但铁砲只发射实心弹,不发射这种爆炸毬。因为用砲筒发射很可能会炸膛,所以宋军对爆炸毬是用手投掷或用抛石机抛射。
    事实上在卫希颜的那个时空中,靠引线点燃的爆炸弹如果用火炮发射,不发率高达百分之七十,是很不可靠的。因为炮弹引信需要承受内膛发射震动力而不引燃,直到落地才引发,这个要求就很高了,很可能在推进药爆发后就会燃烧引爆引信,使炮弹瞬间在炮膛内爆炸,这比实心弹的发射药炸膛更危险。所以,引线点火的铁壳开花弹虽然很早就出现了,但即使在拿破仑时代,火炮也主要还是靠实心弹攻击;如果是发射开花弹,炮手在发射后往往要祈祷上帝,不要在膛内爆炸。至于很早出现的霰弹,并不是开花弹,而是将铅弹或铁弹用薄铁筒包起来,靠炮弹出膛的瞬间,产生的内外巨大的压力差,使弹壳破裂内将弹珠呈幕状射出去,而不是靠弹内的火药炸开,所以霰弹的致命弱点就是射程不可能远,多半不超过三百步,只能近距离伤敌。
    卫希颜和沈元最初在蠡山岛时就造出了开花弹,但是很不可靠,主要就是引信技术不过关,用的是火绳引信,很有炸膛的危险,还没伤敌先把自己炸死了;天然系的捕获方法。
    于是两人改进引信,采用信管,在木管中填装燃烧速度更稳定的慢燃火药,然后埋引线,线头落在炮口之外。这种信管引信将炸膛的危险降低了一半,但仍然是不可靠的。而且,没有完全消除雨雪天气的影响,爆炸时间也不可控:有可能飞到空中就爆炸,可能落地爆炸,也有可能落地一段时间后才爆炸。
    卫希颜心中理想的当然是撞针触发引信,大体由击针、火帽、雷管、传爆药和保险销组成,这是现代炮弹的触发式引爆结构。她曾经拆过炮弹,对它的内部构造自然熟悉,提出这种解决思路并不难。但难的是材料——制作雷管需要雷汞,撞针需要弹簧片。这在现代唾手可得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成了需要现行创造的事物。
    所幸,弹簧片被沈元解决了,雷汞则被卫希颜招募的炼丹术士们造出来了。其实雷汞的工艺并不复杂,用汞(水银)和硝酸反应,再加酒精就可提炼出来。汞是现成就有的,最主要是硝酸。炼丹术士们在干馏硝石的时候,发现并得到了硝酸。还有炼丹术士发现可以用硫酸和硝石得到硝酸。
    于是,引信技术得到解决。
    好处是极大的,不仅发射开花弹炸膛的危险大大降低,而且,这种撞针触发式引信不需要外部引燃,使之成了全天候作战炮弹。炮弹统一在触地后击发撞针爆炸,解决了爆炸时机问题。这种触发式引信也使炮手在发射前不需要估计距离来调整引信长短,从而加快了炮弹的填装速度,提高了火炮发射率。
    总之,军器监在炮弹引信技术上的跃进,使得南廷火炮相当于跃进了几个世纪——在卫希颜的记忆中,欧洲约摸是在十八世纪后才主要发射开花弹,之前炮战都是实心弹为主、开花弹为辅。
    但是,技术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成功制出硝酸,但量产却是困扰军器监的大难题,依靠炼丹术士的方法得到的硝酸是不稳定的,也很难量产。对此,卫希颜也没有办法。她可不是化学专家,除非是跟武器紧密相关并且是她曾经用到的,否则说她懂得皮毛都是抬举。因此雷汞依然是费人工和材料的大活,造一根雷管比造一束铁箭的耗费还要大——幸好每发开花弹的雷汞用量不多。
    而且,量产问题不仅仅是雷汞,其他方面也存在,总之是困扰南廷火炮制造的最大问题,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延续下去,除非各种工艺都上去了,包括动力在内——水力锻锤虽然优于人力畜力,但毕竟受限太大。至于卫希颜提的蒸汽机,还在锅炉画图阶段,她除了知道有蒸汽有锅炉之外,其他一窍不通,只能依靠聪明又富有创造力的工匠们去试验摸索。
    开花弹已经在阵地上爆炸开来。
    卫希颜正站在距离中军统帅高台二十步的望楼上,目测炮弹的落点和杀伤半径。在她旁边,是军器监沈元和三位火器作的大匠,人手一副望远镜,都在认真观看着——战场检验出来的数据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轰!轰!……炮弹爆炸如开花,高热锐利的弹片四散飞射出去。
    离炮弹落点近的横山兵,站着的都无一例外被弹片击中,无论穿什么甲都抵不住高速飞行的弹片的切削力,即使提前趴伏在地侥幸躲过弹片的,也被爆炸的冲击波震得内脏破裂出血——翼虎炮发射的开花弹内填装的是粒状炸药,威力胜过水师的黑火药开花炮弹,毕竟6地炮战在后座力承受上比起水上战舰有优势,至少不用担心发射大威力炮弹的带来的强大后座力会震得地面解体。
    当然,这对6地战场上的敌兵不是个好事。
    “……对付松散阵形的敌人,还是开花弹更有效。”对付北军这种狡猾的对手,就不要指望他们还列成整齐纵深的方阵来冲阵了。卫希颜冷静如深潭的声音报着观测数据:“有效杀伤半径,十五步。”
    她身后的火器作录事立即用炭笔记录下来。
    所谓有效杀伤半径,是指一定会被弹片击中的范围。而在有效杀伤半径之外,中弹就是运气问题了;[重生]细水长流。
    这时可看出战场上身穿不同衣甲的横山兵的防御力了。
    皮甲兵在四十步以内被弹片击中的,都被裂甲透入肢体,鲜血涌出。铁甲兵在十五步外中弹片的,不见流血受伤。纸甲兵在三十步外中弹片,不会受伤,但三十步内挡不住,可见纸甲防御力在皮甲和铁甲之间——三寸迭厚的纸甲比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