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252经略东洋(七)[2]

凰涅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捕获方法。”
    富直柔和张致远都震了一震,似乎有些不相信这些礼仪谦卑周到、态度温顺恭敬的倭国人会有卫国师所说的“凶残”。
    “别被他们谦恭的外表蒙住而失去了判断力。”卫希颜语气肃然道,“地理环境往往造就一个民族的性格,就如草原民族的凶悍是在严寒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博斗形成,反之,风景秀丽的江南山水塑造不出草原民族的性格。
    “中原地大物博,造就中原民族中正谦和之性,而东西南北风物迥异,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包容性极大、兼收并蓄。但倭人的自然环境不同,这个岛国地狭物瘠,造就出来的族众性情多半偏狭偏执,易走极端,顺服时恭顺十分,但凶残时亦必凶残十分。”
    富直柔、张致远微微皱了皱眉,有些将信将疑的模样。卫希颜知道他们这些日子只见到倭人谦卑恭顺的一面,却没见识过这些岛国人偏执残忍的时候,自然很难相信她这番话。
    卫希颜也没冀望几句话就扭转他们的看法,换了一种说法道:“总之,保持警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过分相信他们的忠诚于大宋并无好处。”
    富直柔、张致远听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八字时都赞同地点了点头,这是中原王朝的士大夫对异族人的普遍看法,根深蒂固。
    卫希颜点到即止,转而说起高丽,“……高丽人在外交上比倭人奸猾,既向金国朝贡称臣,又向北廷、我朝称臣,脚踩三只船,哪边都不得罪。说是称臣,实际上只是个称臣的名义,正经事半点不干,却觊觎着东北的土地、谋算着中原的财富。曾经猖獗东海的那些海盗里高丽人占了一半,要说背后没有高丽王室的指使,无知小儿才会相信。”
    “至于朝贡,”卫希颜唇角勾起一个讽刺的弧度,“说白了就是贸易,还是不等价的贸易。看中天朝上国好面子,那些朝贡物能换回超出几倍的慷慨回赐。可笑朝廷君臣还在沾沾自喜番邦上贡,指不定人家在背后笑你是冤大头。瞧瞧,中原王朝心甘情愿地做了多少年的‘冤大头’!那些上贡的南洋、西洋蕃国,哪里是国王上贡,不过是那里的商人串通广州蕃商,伪造国书朝贡以换回赐罢了。亏得朝中上下自我感觉良好,真个以为万邦咸服、万国来贺了?”
    这番刻薄犀利的话说得两位使臣直个汗颜,回想大宋以前可不是当了好多回“冤大头”?
    张致远抬袖咳了一声,道:“某听鸿胪寺萧大卿讲,高丽人对本朝的‘回赐’满意得目瞪口呆,欢喜得说不出话来。”
    富直柔哈哈笑出,捋须连连摇头说:“这萧弥勒,真个促狭。”
    他二人说的都是同一人——现任鸿胪寺卿萧同,迁任鸿胪寺前是张致远的前任,长着一张弥勒佛般的团圆笑脸,见谁都先笑三分,说话最是诙谐不过,人称萧弥勒。
    年初正旦朝贺高丽使臣来宋,就是这位鸿胪寺卿接待。据说那位朴使臣经常被萧同勒的诙谐调趣噎得说不出话,偏还得哈哈做出笑脸,心里着实郁闷。回国前高丽使臣收到大宋朝廷的回赐——三十箱《论语》《孟子》。经办回赐的萧同团着一张笑脸说:“孔曰取仁,孟曰取义。贵国说仰慕中原文化,陛下遂以圣贤之书赐之……”高丽使臣听得目瞪口呆,又堵心得说不出话来,差点呕出一升血,却不能说这份回赐不厚重,也不能揣测宋人是在暗讽高丽不仁不义,总之各种怄心。
    前两年高丽使臣直接面对的是礼部侍郎宋藻,没能占了半分便宜去,弄得遣宋的使臣一年换一个。
    卫希颜想起高丽使臣的悲摧,嘴角也泛起笑意。高丽人不只没能在南廷讨得便宜,在北廷同样吃了暗亏,雷动和雷雨荼任谁都不是高丽人算计得了。
    这些高丽人野心不灭,贪心不死,迟早要……
    卫希颜心底冷笑一声,按下心思不提,接过先前的话道:“倭国和高丽不同,从唐亡后就闭海锁国,不再遣使中原,所以对大宋的了解远远不如高丽人深入;[重生]细水长流。换句话说,大宋的强大和弱小尽被高丽人看在眼底,他们景仰大宋的文明,但并不惧怕大宋,但倭国人不同,他们只见识到我们领先于他们的可怕实力,于是犯了他们容易犯的毛病——低估弱者、高估强者,在倭人心中,我朝就是无一不美,无一不强。”
    富直柔和张致远不由捋须沉思,所以,倭国人才这么顺服?
    卫希颜见二人已有所动,便又说回硫磺,“只签禁贸的条款还不够,要让倭国人派兵驻守各地硫磺矿,防备贼盗和不法商人,更要防备北廷贿赂公卿,收买矿上官员。雷雨荼奸狡如狐,恁多手段,想要完全防住北廷很难,所以不妨在条款中约定严厉的违约赔付,一则警慑倭人;二则,真有个万一,被北廷偷运了硫磺,我朝也有赔付做抵。”
    她扬了扬眉,道:“你们放开胆子和倭人谈,态度坚决一些,语气强硬一些。使团越是强硬,就越能得到倭国公卿的尊重。”
    富直柔、张致远便想起那些公卿提起“上国国师”时敬畏景仰的神情,卫国师越是威严冷峻,他们越发小意殷勤,听说倭国上皇连“女色”都赐来了,真是荒谬荒唐,却也足见自倭朝上下对卫国师是百般心思的讨好——当真是越强硬,越得尊重。
    二人心中也雪亮,强硬的背后是实力。而使团背后有水师舰队,有整个大宋。
    想到这里,两人肃然应诺。
    “商人谈生意时,往往‘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两国之间的谈判和商人谈生意差不多,都是谈利益,你们在底线之上尽管往高里喊,若谈的结果超出底线,就是更赚了。”
    两人哈哈笑了声,“国师说的是,反正咱们大宋不吃亏。”
    跟着说起在绫绮殿会商的另外两项条款。一个上午的会商,厚厚一沓条约草案只谈了三项,进度不可谓不慢。使团在宫中用了午膳,下午是书道交流、谈论经学,向晚则是公卿宴会。今日是赴式部卿(相当于吏部尚书)的家宴,雅乐佳肴美酒,宾主尽欢。这谈判谈得真是悠闲雅致又享受。
    而卫希颜最初交待使臣的话就是“不着急,慢慢谈”,至于使团官员的日日欢宴,她并不担心会耽于享乐而误正事,皆因她有妙招。
    富直柔递上一只文书匣子,里面装着使团官员赴宴回来后立即书就的宴会心得——卫希颜做过交待,无论多晚,当日心得都必须呈给她过目。头天有位官员写得敷衍,得了她四字题批“酒香色美”,意思是被酒色迷了,而写得出色的两位官员则被提批褒奖。此后,使团中再也没有哪位敢轻忽此事,每人赴宴时都恨不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察言观色的本事发挥到极致,没几天功夫就将倭朝上下的势力关系、公卿官员的性情喜好摸得七七八八。卫希颜小施一招,便一举两得。
    她随手将书案上同样制式的文书匣子递给富直柔,这是昨日呈上来的宴会心得,已经全部阅过,出色的几篇还做了批语。
    两位使臣对卫国师勤勉公事都颇是感佩,听寝殿外服侍的侍卫说,国师歇殿里的烛光每夜都是天色发白时才熄灭。
    时辰渐过二更,二人见卫希颜再无吩咐,便拱手告辞。
    忽忽又过了两日,卫希颜带着叶清鸿和随行侍从离开了平安京,在治部省向导官员的殷勤陪同下,一行人策马前往关东地区的陆奥国。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节日~~~~~~~
    备注:
    、平安京:今京都,就在神户的东北方,大阪偏北。
    、陆奥国:在本州岛最北方,与北海道隔海相望。是日本律令制时代和平安时代最大的国(即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