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175诡诈和议

凰涅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南洋大捷,三佛齐乞和。
    捷报传回京城,卫希颜拟订的和谈条文也一并传回京城,其他且不说,建炎朝的君臣都被那三百万两黄金的战争赔款震住了,误以为耳朵出错。
    “三百万两?”朝臣惊震交头窃议中,御座上的赵构也不由倾前身子,不是三十万两?
    卫希颜派回京城送捷报和奏章的信使是国师府亲卫军都尉。按规制,国师府允驻亲卫五百名,相当于一个营,按京卫军的待遇领朝廷饷例,营统制为席铮——出身名花流,忠诚自不必说,面相如书生般斯文,更兼思虑缜密、说话周全,故而常被卫希颜作为“代言人”派出。
    闻皇帝询问,他抱拳恭敬道:“启禀陛下,卫国师说:‘三佛齐不知悔过,先后两度大举攻我水师,军费赔偿理应加倍;且该蕃反复无常,必得重重敲打,只有打痛打怕、割肉割痛,方会对我大宋生出畏惧而顺服;否则,若无怀惧之心,他日必会再犯我朝天威。’……”
    席诤禀毕,崇政殿上的七八位朝臣颜色各异。
    户部侍郎叶梦得恨不得三百万黄金马上到手——朝廷方经历了江南路和两淮路的大旱,正是用钱紧的时候,顾不得其他朝臣作何想,率先表态赞成。
    不过,这位深谙大宋文官习性的户部侍郎毕竟和卫希颜的做派不同,不是直言“利害”,而是从义理上彰明此项战争赔款合乎于道德,给三百万黄金的赔款索求罩上了一层外衣,这就是所谓的“面子”。
    于是,面子里子都有了,无人反对,即使如朱敦儒、胡安国这般的重义理之臣也没有迂得说不需赔偿,只说三百万黄金太巨,蕃邦未必有能力付出。
    叶梦得道:“此事当由和议使谈。”言下之意是拿不拿得出那是三佛齐烦恼的事。
    周望却道:“不宜迫之过甚,以免再生战端。”
    李邴这几年在枢府尚勇风气的影响下信心大涨,哼声道:“要战便战,我水师还怕了这败军之蕃不成?”
    周望面露不悦,“自古刀兵为凶器,和者为上,三佛齐蕃既已受教训,我朝岂可逼人过甚,徒惹刀兵?”
    李邴私底里对这兵部尚书颇看不起,更知他这般作态实是出于对枢相的嫉妒,当下撇眉冷笑,“蕃人俱为欺软怕硬之辈,我朝谈仁义,落在蕃人眼底反倒成了懦弱好欺,对付此辈,就是要以刀兵为前……”
    眼见着周望瞪眉,殿上又要起辩议,丁起赶紧上前奏道:“陛下,赔偿多少不过是个数目,可待殿后再议,何不先议其他几项;绝世吸血女王。”
    赵构心里对赔款已定有底限,也不欲朝臣为此多作争议,颔首道:“可。”
    卫希颜拟定的和议条文的第二项即:三佛齐割让柴历亭给大宋。
    赵构让康履取来大海图,由几个内侍展开举好,又着李邴在海图上指点柴历亭的位置向群臣解说。
    自从卫希颜率南洋水师进占柴历亭后,朝中大臣少有对此地不着心的,且《西湖时报》、《东南海事商》都曾于报上登出马剌迦海峡的地理形势,此刻听李邴讲来自不陌生。
    “……这柴历亭是南海的出口,堪称海上香瓷之路的咽喉,经三佛齐经营几十年,已成马剌迦海峡的繁要之地,过往海商都要在此补给,登岛贸易……”
    李邴继续道:“恰如卫枢使奏议中所提,此岛若归属于我大宋,当可成为我朝水师和海船的补给点,并以此为海上门户,退可拱卫我南海之安全,进可便宜图占城、真腊诸蕃,并直通大食等国。”
    朱敦儒审视地图良久,捋须点头道:“此处确是咽喉之地。”
    丁起也笑道:“虽说海外建州派驻官员需耗朝廷人事俸禄,但朝廷所得远胜于所出,若和谈能使三佛齐转让此岛,当为朝廷兴海利的要略之地。”
    崇政殿君臣均微笑点头。大宋文官对于海上主权之说虽无意识,但有了瑞宋岛这个甜头后,朝臣对建州海外便多了几分热情,柴历亭虽无矿源,但赵构君臣都不是傻的,陆上丝绸之路已因西夏把持而断,而北面又有赵谌朝廷,南宋君臣自然而然将眼光投向兴盛的海上“香瓷之路”(因香料和瓷器贸易而得名),作为这条香瓷之路咽喉之地的柴历亭也自然而然被赵构君臣关注。
    胡安国皱眉道:“这‘割让’之说不妥。”
    丁起笑道:“这‘割’字确属不雅,签署和议条文时,用词可作斟酌。”
    殿上君臣皆意会而笑。
    和议条文的第三项提出:“三佛齐开廖内、普林、麻拉昆、巨港……为通商口岸,宋商关税厘定为十抽一……”
    这一项即使不通商事的朝臣也明白于大宋有利,无有作声反对的。但卫希颜在条议中道:“朝廷于三佛齐通商口岸设‘领宋民事务馆’……”此项便惹来反对之声。
    周望道:“三佛齐非大宋属地,朝廷设甚么领务馆?徒耗朝廷开支。”
    李邴道:“设领务馆有利于监察三佛齐有无贰心。”
    叶梦得则是从保护商贸出发,禀道:“朝廷设领馆有利于护持宋商利益,宋商获利越丰,相应的朝廷得益越大……其所得远胜于派驻官员的人事花费。”
    吏部尚书李纲也道:“蕃人奸猾,设领馆就近监视确属必要,朝廷不可拘泥于小节支出。”
    周望见负责出人出钱的吏部户部都赞成了,虽然想和卫轲唱反调,却也自觉歇了声。
    一项一项议过后,礼部侍郎宋之意出列禀道:“陛下,臣请在和议中加入一条:三佛齐派王位继承人赴我朝京城,进官学修习儒家经学,接受王化。”
    朱敦儒当即拊掌笑道:“宋侍郎此议甚佳。”
    胡安国也笑道:“正是,蕃王子进我官学修习儒学,便可知天朝礼仪,去除蛮俗,此议甚当。”
    丁起微笑道:“更重要的是可培养出亲近我大宋的蕃王。”
    李纲点头,“此即为‘化夷为汉’;神医丑妃狠彪悍。”
    殿上君臣又是一番会意而笑。
    最后的议项是朝中派谁为和议使。正使自然是卫希颜,即使赵构心底不愿,却也无法抹却卫希颜在此事中的主导地位,但全然放权给卫希颜,赵构又怎肯甘心?何况,按理和议也不宜以单人为使。
    赵构几经忖度后,决意以都给事中朱敦儒和户部侍郎叶梦得为和议副使。这二人,前者为朝中清流之首,名望深隆,当可牵制卫轲;后者则通晓商事,不虞三佛齐蕃欺弄,同时也可防卫轲谋私。
    按说三佛齐这等海外蕃国在大宋君臣眼中尚不及高丽,朝廷却以国师枢密使、都给事中、户部侍郎三位重臣为和谈使,说出来有些“掉价”,但赵构也有不得已——品位稍低的哪能制衡得了卫轲!
    ***
    建炎三年十二月初十,两国和议使于三佛齐麻拉昆港的大宋海神号上进行和谈。
    一开始和谈就不顺利,停在第一项三百万两黄金的赔款上。
    三佛齐国王舍得割出柴历亭,却嘱咐王弟最多只赔一百万两黄金,宋国若不同意,宁可举国以战。
    卫希颜作出强硬态度,朱敦儒和叶梦得早前已得她私下协商交底,也配合不作让步,但叶梦得却表现出两分犹豫,被三佛齐和议副使、财臣葛里潘觑见,心中便有了计较。
    他回头与正使蒲察安一合计,明面上和宋使斡旋,暗底里却送珠宝予叶梦得,请他在那位咄咄逼人的国师面前说几句好话。叶梦得皱眉作出难色,大叹卫国师执掌兵权,在大宋位高权重、冷峻难近人云云,扯七扯八就是不落句实的。
    葛里潘忖摸这宋使可能嫌礼薄了,隔日又备了份厚礼过来,金碗金币红蓝绿宝石之类的塞满了一个嵌金边镶宝石的箱子。叶梦得捋着须子,眯眼笑纳之。葛里潘暗喜此事有望。
    次日,卫希颜让人冷峻生畏的脸色似乎平和了些,虽然仍未松口,却让三佛齐和议使暗底略松口气,指望着那叶副使说话能顶用。
    又过了两天,卫希颜突然提出一议:大宋可以不再要求 ,但三佛齐需赔款大宋四百万两黄金……三佛齐这方,蒲察安和葛里潘等人脸色方变,便听这位让人心寒的女宋使道:大宋是仁义之国,不会白白占人土地,愿以三百万黄金购买 。
    葛里潘一盘算,那岂不相当于三佛齐只赔偿一百万黄金?蒲察安一愕后也转过弯来,心想柴历亭被宋人占去哪里还要得回,没想到竟能抵赔付金,迅速和葛里潘对了个眼色,忙不迭点头说好,生怕这大宋的女国师回头反悔。
    这一项通过后,余下的就好谈了。蒲察安圆满完成国王交待的使命,对后面的“建通商口岸、免关税、设领务馆、派王子到宋国上官学”等条款都表现得“大度”,唯恐和议太久宋使主意生变,将谈妥的赔款议项推翻。于是,在双方意愿一致下,除了细节性磋商外,不出三天就将和议条款全部谈妥,双方使臣签署后即送三佛齐王城,由国王盖王印。
    几天后,葛里潘带着了盖了王印的两份和议书至海神号,交予宋使带回大宋加盖皇帝玺印,私下又备了份大礼给叶梦得,自是感激不提。
    拿着已盖了王印的和议书,朱敦儒笑道:“以三佛齐之金购三佛齐之地,既得了柴历亭,又不失大义,国师之计妙矣!”叶梦得捋须呵呵,“还得了三佛齐和议使的感激,此为一举三得也!”
    卫希颜吹了吹黑釉兔毫盏内的小龙团茶,悠然道:“三佛齐上下大约正自暗乐着,我朝强占可得的 ,偏偏要花三百万金去买,这不是傻得厉害么?”
    朱敦儒和叶梦得禁不住大笑;重生之权倾天下。
    ***
    和议由战舰护送,火速传回京城盖玺,消息传出,士夫庶民皆是振奋。
    报纸连作报道,赞水师扬国威于海外,为大宋海外辟新域,又赞朝廷仁德爱民,至后海外宋民亦不为孤悬之民,有朝廷水师庇护,无惧蕃国欺侮……且不提报纸如何吹捧,最受鼓舞的就是海商,马剌迦海峡关索的被解和三佛齐商税降到十成抽一就足以让商人们激动。两国协议签订后,有无数中小陆商踊跃着加入海商队伍。
    京城内外的百姓也为朝廷的胜利而振奋,更有许多无地的贫民、乡里无赖和街市闲汉被报纸所说的三佛齐允许宋民寄居廖内诸通商口岸而心动,寻思出海搏一份家业回来,再买田置产……由此引发出人心蠢蠢欲动自不提。
    对建炎君臣而言,打赢了一场战事,得了一笔巨额赔款,赚了一个海岛新州,国内又得仁德赞誉和百姓拥戴,真可谓一举数得之美事。当然,若无卫轲封赏事体的烦心,赵构就可称之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