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162广南之议[2]

凰涅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题,还训练出一批识字的印工,用比普通印工更高的价钱养着他们。
    名可秀道:“爹爹说,大宋书价虽比隋唐之时贱价许多,但寻常人家仍买不起。而雕版刻书已到极致,活字术虽然有诸多难题,但恰如学武之人,一个已至顶点,另一个虽弱却有更高的潜力……”
    卫希颜不由对名重生由衷敬佩,不仅为那份眼光和魄力,更因这位宗师耗费如此人力财力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谋私利。
    “让天下人十文钱就能买一部《论语》。”主持印技作的年轻大匠吕祖铭目光灼亮,“就因名宗主这一句,穷尽我数十年光阴也值了!”
    卫希颜对印刷技术除了知道激光印刷——在大宋是天方夜谭——以及激光印刷之前是铅字印刷之外,其他一窍不通,当然对吕大匠的研究也提不出有价值的建议。
    事实上,吕大匠除了泥活字外,还试过木活字、铜活字、铁活字、铅活字和锡活字,各有利弊,最根本的难题还是质量和速度。
    而排版的速度,更是发行日报的致命关键。朝廷的邸报和市面流通的小报是用雕版印刷的,内容少、印量少,不存在困难。但《西湖时报》量大内容多,截稿后留给印刷的时间很少,临时雕版哪赶得及。于是重任落在活字印刷上。活字可以提前准备,关键是检字的速度——这关系到能不能按时出报,还有排版的技术——这关系到印刷的质量。
    吕祖铭最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利用转轮检字、类盘放字、字模顶标数码等方式,解决了检字速度的问题;又造槽版,间以夹条、顶木的方法,解决了排版质量的问题。
    卫希颜进了一次印作坊,看得她眼花缭乱。一百名工匠在宽阔的作坊里,有条不紊的各司其职,为了达成报纸的数量,同时出十版印刷,繁忙却不乱。“简直是天才!”她对名可秀感叹。
    吕祖铭却不满意,沾了墨的两条剑眉紧拢着,“最慢的还是印,同时需要两个作工,一个刷墨,一个放纸和压印,刷一次墨,放一张纸平板压印,一个时辰最快也不过百张……如果能连续印就好了……”他眼睛茫然的瞪着屋顶,这是年轻大匠进入思考后的典型表情。
    “有自动的印刷机就好了。”卫希颜随口道,“还有刻字太慢了,能不能铸造?或者有机模,然后浇铸?当然泥活字、木活字是不成的,必须金属活字……”她想起蠡山的造炮工场,张口就来了铸模和机器造字。
    “印刷机?”吕祖铭的眼睛嚓一下燃亮了。
    “啊……我只是随便说说。这个你是行家。”卫希颜赶紧闭嘴,却仍被劲头上来的吕大匠揪住,将她脑瓜里能想出的那点可怜东西挖得一干二净,最后还是名可秀将她解围出来。
    “隽声,宣告下去,凡有新式印技被工坊采用的,不仅按规则给予酬赏之钱,并允许以主事者的姓氏为新器具命名。”
    “高明啊,宗主!”大匠是个聪明的年轻人。
    卫希颜不由暗赞可秀的思维开阔,这种激励方式或许比银钱更有力。这些位于社会底层的手工匠人,他们的技艺向来被社会主流视为奇技淫巧而予以轻贱,这种“命名式”的奖励对匠人来说大概跟文人的名留青史差不多。可以想见这些工匠以后做梦都会跟印刷技术的发明创造有关了。
    ***
    卫希颜思绪拉回,“可秀,你突然提起吕祖铭,难道他和吕居仁还有点关系?”
    “希颜,隽声是吕居仁的次子。”
    “啊?”
    卫希颜惊讶之极倒失笑了,“吕居仁的儿子做印作匠……没被他老子打断腿?”
    “吕居仁冠礼前还学过酿金华酒呢;[彩云国]昏君的指导老师。”名可秀笑悠悠,“据说学酒期间将师傅的珍酿酒偷出来喝了个光,被师傅踹出了门,说‘没这个徒弟,别说出去给他丢人’。”
    卫希颜哈哈大笑。金华出名酒,外郡百姓多有子弟去当学徒,没想到经学世家的吕本中竟然也混在其中,实在让人好笑。“明白了,原来是有家学渊源。”
    如此的吕居仁,果然是个合适的人选。
    ***
    名、卫二人在成都府的这番密议朝殿上的赵构自然一无所知。
    出任西川的官员并没引起多大争论——成都府虽然繁华,但西川毕竟离朝廷的京城太远,何况还是南北共治的地方,既偏远又有风险,没有多少朝官愿意过去——失去了利益上的争夺计较,丁起提出的任职官员近乎顺利的通过了。
    之后,关于李光离任后的补任官员,却引发了异议。
    刑部侍郎范宗尹道:“吕本中之父吕好问曾列伪职,由其子出任转运使不妥。”
    丁起道:“吕好问虽事伪职,然力劝张邦昌归政,未与虏伪同流,陛下对此早有定议。”
    “吕好问之事勿需再议。”赵构道,“众卿可有其他异议?”
    朱敦儒、胡安国等大臣均沉吟不语。
    “陛下,”范宗尹又道,“吕居仁资历不足以任职转运使。”
    丁起道:“陛下用人,向来重德重能,若以资历取人,岂有朝廷今日气象?”他向赵构一拱象笏,“陛下,广南两路素为南蛮之地,极需才能和锐意官员行教化之责,吕居仁无论学识能力还是处事风格,臣以为皆适合广南路之地。”
    听到“处事风格”时,和吕居仁熟识的大臣均不由露出好笑的神色。南蛮之地,或许真的适合这位诗酒不羁的狂放文生。
    赵构目中也掠过些微笑意,点了点头,“门下省若无异议,便依中书之议。”
    朱敦儒和胡安国对了个眼色,前者出列道:“吕居仁以度支司员外郎任转运使,资历确有欠缺,臣议可升度支郎中,权发遣广南两路。”权发遣就是“代理”之意,非为正式任职。
    “朱卿意见甚妥。”
    果然是“度支郎中权发遣”。丁起脑中浮过那道枫笺,暗笑得不动声色。
    作者有话要说:非常抱歉,因事停更了三月,终于完成了,能有时间再次更新了!竟有种激动的心情,哈哈!
    终于在这一章中,以另外一种方式交待了大宋的印刷术——话说这是某西早就想写的。
    关于活字印刷术:虽然在北宋就发明了,但事实上一直到清朝末年,在西方的印刷机传入中国前,使用的都是雕版印刷术。甚至胶泥活字的制作技术在宋代以后就失传了,虽然元明朝代又制出了木活字、铜活字等,但真正用于印刷的很少,并没有成为主流。在浙江某些地方作活字来制印家谱。官方组织的活字印书的次数不超过十次。
    活字印刷没有取代雕版印刷的主要原因大略如某西在文中所述的。书商无利可图就不会去使用,不经广泛使用的技术就不会去发展完善,因此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始终存在着无法普及的缺陷,以致活字印刷技术最终在欧洲发展成为主流技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