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记事簿》第一百六十九章从内到外的震惊[2]

重生记事簿最新章节目录
   媒体采访的时候,对韩俊的这种举动也委婉地表示了不解和对前景的不看好。虽然没有直说,但他的意思很明显。海鑫集团这么干那就是——自寻死路!
    不过,也有人对此大加赞扬,当然是以吕文为首的相关政府官员了,他们对韩俊能心系国家,相应号召以个人的力量来挽救一个国营企业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号召滨海商界人士向韩俊学习,只是有没有人听他们的,那就两说了。而他们如此的态度,不由地让人浮想联翩,坊间突然之间也流传出另外的一种猜测,是不是政府从中施加了压力,而迫使海鑫集团屈服?
    至于媒体,他们也是很惊讶,一来是因为海鑫集团的这次投资计划,二来惊讶的是,以往一直是海鑫集团“喉舌”的《滨海都市报》也头一次对海鑫公司的此次投资计划产生了质疑,这让滨海市内其他媒体有些摸不清头脑。
    但是,不管哪一方面,持何等言论和观点,骨子里对韩俊收购自行车厂,都是极为不看好的。
    民间甚至还有好事者开出赌局,猜测海鑫集团因为有了自行车厂这颗“毒瘤”的拖累,会在多久之后垮掉。有的说一年之内海鑫集团必然被自行车厂拖垮,有的则说两年,最多的,却也没有超过三年。
    只是没有一个人会感觉,海鑫集团会带领自行车厂扭亏为盈,脱离困境。
    ————————————————————
    看着报纸上,各种观点不一的评论,韩俊乐不可支,他要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效果,当自己推出的第一台电动自行车上市的时候,他真的很想再听听,他们还能说出什么样的话来;当他用最短的时间带领自行车厂走出困境的时候,他真的很想看看,这些人都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表情。
    月28日,韩俊挥舞着支票,高调入主滨海自行车厂。新闻发布会上,韩俊与厂方签订了收购合同,在记者的长枪短炮下,韩俊表现的异常冷峻,脸上丝毫看不出笑意。
    他这样的表情,也更加证实了某些猜测——韩俊似乎并不满意此次投资,里头或许有些被迫的成分。
    但这不能影响记者们提问的热情。
    某记者提问:“韩俊先生,您此次收购滨海自行车厂,有什么感想?”
    “这是海鑫集团发展道路上的必经之路,我们有着完善的规划,能收购到滨海自行车厂,我们很荣幸。”韩俊平静地回答。
    某记者提问:“传言海鑫集团早先准备收购的企业是滨海电视机厂,但最终选择的却是滨海自行车厂,其中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韩俊答道:“我们从去年就准备着收购自行车厂的计划,跟电视机厂并没有任何关系,我感觉可能是有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误导了大众。”
    他说的是实话,可这会儿却根本没有人会相信,如果说韩俊一年前准备收购电视机厂还靠谱,可自行车厂?实在太扯了。
    某记者提问:“那么韩俊先生,海鑫集团此次收购了自行车厂,将会进行怎么样的体制改革。是否能引领自行车厂走出困境呢?”
    面对这个问题,韩俊只是微微一笑,说道:“做出某种变革,那是一定的。或许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我可以保证,不会是工人。”
    此言一出,负责签合同的自行车厂厂长。脸色微微有些尴尬,可合同已经签了,韩俊就是自行车厂的最高领导了,还不是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心里盘算着,是不是晚上请请韩俊,贸易一下厂长的位子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有记者提出了一个最为让人关心的问题:“韩俊先生,目前国企改革里头,素有暗箱操作传闻;末世之邻居饶命啊!gl。不知道面对如此高额的负债。您有什么应对的策略没有?”
    问的是应对策略。实际上他想问的却是“你韩俊会不会跟其他人一样玩猫腻,搞国有资产流失?”
    韩俊呵呵一笑,朗声说道:“早先我就跟吕书记承诺过。我韩俊介入国企,不会让国家损失一分钱。我们所有的收购以及投资情况,都会在不久后做出公示,希望广大媒体同志进行监督。另外,两亿多的负债对于海鑫集团来讲的确是个负担,却不见得会压垮我们。而且,有句话说的好,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韩俊说的轻松,却不由的让到场记者为之动容,这是一份何等的自信?可相应的,韩俊这番话也无疑成了一记耳光,打在了所有有“猫腻”的人的脸上。让他们恼火的同时,却也想看看韩俊究竟是怎么来经营这个自行车厂的。
    想看笑话的,可是大有人在!
    ————————————————————
    韩俊收购了自行车厂,相关的手续在吕文的斡旋下一路绿灯,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给韩俊找不痛快,政府都想赶快甩掉这个包袱,怎么还会给韩俊设置障碍?
    倒省了韩俊不少的力气。
    实际上,他收购自行车厂,所花费的钱并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多,有了吕文的承诺,他跟银行做了一次气氛友好的沟通,银行方面对海鑫集团的实力根本不会怀疑,毕竟人家有着一座储量不低的铜矿,也只有韩俊接手,他们才不会担心自己前期的那些贷款会落到黑影里去。
    而在吕文出面之后,银行也很痛快地答应了韩俊按照五年分期付清总共一亿八千万的欠款,同时免除利息以及滞纳金。如果不是海鑫公司接手,不用说那点利息,就是本金,他们也没有收回的希望,如果自行车厂破产,如此高的坏账,他们也是吃不消的。怎么还会跟韩俊计较这些?
    同时,吕文当初答应的3000万贷款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位,说实话,韩俊并不缺钱,但他要做一个姿态,让所有人都看到,他不是没有困难的。
    而当韩俊真正入主了自行车厂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会上,年纪轻轻的韩俊很容易的得到了三千多名员工的认可,因为,他补发了拖欠了他们半年之久的工资!
    工人们都是很现实的,谁能带领他们吃上饭,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谁就是好领导,不用说韩俊还是个在读的大学生,哪怕是个小学生,只要你有这样的能力,他们便信服!
    而韩俊也正是因为这种做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工人们的信任。
    可这并不能体现出韩俊的决心和手段,他所干的第二件事,却让厂里所有的人都惊掉了下巴。
    厂房内所有的生产线——一律拆除!
    这可是断绝了工厂的生产命门,一个工厂要生产产品,没有生产线,那产品怎么来?变出来?可韩俊根本不解释,从场外调来工程队,就是一番大肆的“破坏”,工人们都莫名其妙,可韩俊却说工人们近期的任务就是保持厂内环境,工资照发,说白了就是打扫卫生。所有人都不明白这个新来的老板到底要干什么,但工资照发他们也不能说什么,最多议论一下而已。
    “韩总,这样……似乎有些不妥吧?”看着韩俊找来一帮人对着生产线就是一通“打砸”,原厂长,目前暂时也是厂长的龚秀林提议道。自从这个年轻人收购了自行车厂之后。态度就一直如此的冷峻,他几次想约韩俊出来坐坐都被无情的拒绝了,实在猜不透这个年轻人的想法,但人家“滨海最年轻的企业家”名头在那摆着。他根本不敢有任何小视之心,更遑论,他根本就不会听自己的意见。
    瞥了他一眼,韩俊无所谓地说道:“有什么不妥?反正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重生之成凰(GL)。扔了就扔了,以后我会换新的。”
    听到韩俊这么说,龚秀林眼前一亮,急忙说道:“韩总,我跟上海那边有不少合作,我可以帮着联系一批新的生产设备。”
    这可是个捞外快的好机会呀!再怎么说他也是厂长,韩俊又这么有钱,只要他同意了,多少钱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但韩俊会给他这个机会?显然不会!
    摇了摇头。说道:“龚厂长。暂时不用了。上海那边,也提供不了我要的设备,具体怎么做。我自有安排,另外。后天,你召集车间主任以上的领导组,到会议室开会。我有事情要宣布。”
    ————————————————————
    哪个老板接手工厂之后不是急着开工,或者安插亲信的?可韩俊一样都没有,不仅不开工,还把开工的家什全给砸了,他的确带着一帮“随从”,可这帮“随从”每天不是东瞅瞅西看看,几乎不干什么正事儿,唯一还算有点正事儿的,就是韩俊带来的财务组,每天都在忙着复核自行车厂的各类账目。
    龚秀林倒不怕他查出什么来,即便查出来,他也有着足够的理由应付过去。对韩俊,他不敢小觑,可毕竟他太过年轻了。
    三天后,龚秀林召集了三个副厂长,工会、党委的主要领导,总管生产的三个处长,总管销售的两个主人,人事处正副处长,财务科科长等等大大小小各部门三十余名领导齐聚一堂,准备聆听韩俊的“指示”。
    在这些人的心里,对于海鑫公司的高调入主,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兴奋之感,毕竟,不管厂子怎么样,都还是他们自己的,国家多多少少每年都会拨款,虽然欠了银行不少钱,可贷款却从来都不会少。日子倒是一样的过,没有生意归没有生意,但油水却是朝阳的捞。
    但韩俊来了,或许他们就要动起来了,新官上任三把火,都是些老油子的他们,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往韩俊的枪口上撞,总要好好表现一把的。
    心里想着,这阵风头过了,便该如何就还是如何,韩俊虽然名义上是自行车厂的老板,但实际上具体工作不都还是要他们来干?只要略施手脚,韩俊对他们还不是言听计从?而这个有钱的老板,最终一样会变成他们捞油水的冤大头。
    可事情真的就会跟他们想的一样吗?
    “你是财务的孙主任吧?”看了看坐在不远处的一个体态发福的中年人,韩俊问道。
    “是。”
    “你看看你做的这些帐,让我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混乱!”韩俊毫不客气地说道:“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十分混乱!收入不明,支出去向不明,胡乱报销,一年生产不出几辆自行车,招待费用居然高达六十万?我们来算算,一年12月,一个月吃5万,一天你们就招待1600?”
    “这个……韩总,厂里的情况您可能有所不知……”
    韩俊挥挥手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以前有什么问题,我就不追究了……”
    听到他这么说,孙主任心里一松,却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