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运之主》第三百九十四章换书

气运之主最新章节目录
   此时所楼的人,全都走了下来,来到了一楼的登记处,准备观看这场意外的热闹。
    临天的名声,在京城已经算是人尽皆知,即便是翰林院的这些进士很多都不屑一顾,但是毕竟有数首九霄龙吟诗在前。
    所以对于这个,每次出手就是国运诗的寒门少年,还是比较好奇的。
    然而今天临天答应了这样的要求,那也就正合了很多人的意思,他们都想要看看,这些传闻是不是真的。
    也都想观察一下,这个宣称要踏破贺兰山的人,到底是几斤几两。
    登记先生看着临天,没想到他能这么爽快的答应,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他最早想要执行的计划。
    “好,既然你答应,这边笔墨齐全,你构思好了,便可作诗词,不过事先说好了,必须是国运诗以上的,其他的一概无效。”
    临天面色平静,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可是此刻,在他一旁的拓飞,却好像更加紧张。
    很奇怪,说话的人是他,作诗的又不是他,本来开始很自信的,可是这个时候却紧张了起来。
    拓飞小声的在临天耳边说道:“临天想啊,你这次有把握吗?唉,花钱是小,面子是大啊。若你这次没能写出国运诗,那以后在翰林院,可是就会成为全院的笑柄啊。”
    搞了半天,拓飞担心的,还是面子问题。临天一阵无奈,斜看了一眼拓飞。
    “这不是你提出来的吗?怎么现在还紧张起来了?”
    拓飞一阵尴尬。“嘿嘿,刚才没想那么多,现在才反应过来,不过临天兄啊。你这么爽快的答应,有把握吗?”
    临天轻笑,“放心吧,若真的写不出国运诗,那就借一半书回去好了,等想办法赚到钱。再看其他的,至于别人的看法,随他去吧,无所谓。”
    临天倒是很放宽心。随后拓飞还想在说什吗,不过被临天伸手制止了。
    看到这样,拓飞也只能闭上了嘴,不过想来倒也真是无所谓,随后借到书才是目的。所以也就放下了心。
    临天走到了一旁的桌前,上面放着笔墨纸砚,像是很早就准备好了一样,这不禁让他心中产生了一丝无奈。
    这翰林院也是够黑的,每天借书过来看的人很多,那岂不是说,他们的钱赚的兼职太轻松了,这些年间恐怕能够赚一座金山了吧。
    临天心中想的确实如此,翰林院却是富可敌国,这里是大玄国第二大投入的地方。第一自然是军队,另外也就只有翰林院了。
    文修本就是一个需要大量消耗财力的东西,因为想要功名有成,就要读书,读好书,或者获得更好的条件修行。
    而这些,都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翰林天的开销,其实也不比军队差多少。
    “这就是那个临天吧,盛宴当日,他写一首九霄龙吟的词。打平了靖国的那个三太子靖杨。”
    “恩,没错,当时我就在场。说实话,那首《满江红》确实是厉害。写的真叫一个绝,真是看不出,竟然出自一个寒门之手。“
    “毕竟是圣上运用特殊名额进来的,才华定是不一般。不过看他的气运,好像真的寒酸了点。“
    “恩,听说他是在国运殿开运的。据说气运几乎枯竭呢,也不知道这以后能挺到什么时候,这样的气运,恐怕最多也就是进士为止了,到时候可能连个斩运诗都用不了。”
    就在临天思考的时候,下面的人又开始议论,只是大多对于临天的气运有着质疑。
    就在一楼的某处,有着一双阴暗的眼睛,远远地透过书架之间的缝隙,看着临天,即便在黑暗中,也掩饰不了那股憎恨之意。
    田虹默默地在角落里偷看着,他没有上前的意思,更加没有准备像是在凤轩楼那般,鼓动人心,对临天进行打压。
    经过上次的事情之后,可能田虹有所成长,他终于懂得了隐忍,他知道现在自己做什么都没用。
    所以,他只能隐忍,因为时机还没到,他需要成长,和一个机会,可能会很久,不过他觉得,自己可以等。
    临天和拓飞并不知道,有一双这样的阴暗眼睛看着自己,此时他们全身心的开始准备把书借走。
    临天思考了有一段时间了,忽然他睁开了双眼,提笔沾墨,准备写诗了。
    临天提了一口气,随后大声念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仅仅两句,很多人都听了出来,这是一首四言的短诗,不过似乎有些让人们失望了,这前面的句子,虽然写得不错,可是给人的感觉,还是平平淡淡。
    并没有任何的经验之处,而且也没有任何的气运波动,临天更加没有运用气运之力,灌入到诗文当中。
    几乎很多人都以为临天就是在草草应付了,可能他并没有准备借走全部的书,只是想借走一半,只是方才答应了登记处的先生,所以不想丢了面子才写的。
    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就连几位先生都有些皱起了眉头,都不是很明白,临天的这首诗的后半段如何力挽狂澜。
    正在此时,楼上的金沙路也拿着一本书,走了下来,正好看到了这边骚动,走到了拓飞的身边。
    不过还没等金沙路问话,临天变念出了后半段。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嗷~!一声龙吟突然想起,虽不在九霄之外,但所有人都听了出来,这是国运真龙。
    同时书楼之中,一阵气运威压骤然升起,金色的光芒席卷而来。
    “这,纸上得来终觉浅!~何等的狂妄!”
    “不对,这不是狂妄,你们看那最后一句,‘绝知此事要躬行’,实则是它的谦逊表现啊!”
    就在说完最后一句的时候,所有人瞪大了眼睛,不进的讨论起来。
    这最后一句。太妙了,也足够精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登记处的先生默默的重复着临天的诗句,与此同时,很多的进士也开始默念。
    不多时,终于开始了骚动,“这也说得太妙了!这临天是怎么想到这样的道理?”
    这首诗是临天记忆中的诗句。表达了对于读书的理解,而且这样的观点,却和这个时代的看法有些不同。
    不过却说得很有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就好像在暗指书楼的昂贵书籍,终究是要人去完成,纸上的东西是死的,只有人是活的,去完成了,才有价值。
    这样的诗意。让登记处的先生和所有进士都目瞪口呆。
    不多时,气氛渐渐地平息,临天拿着诗文走上了前来。
    “先生,这首诗是否足以借书?”
    |登记处的先生慢慢的从惊讶中恢复了过来。
    他看着临天,心中暗叹,不愧是当今圣上选出的特殊名额,却是有些才华。
    “咳咳,够了够了,真是没想到,临天小友居然出手就是国运诗。这些书,你们便拿去吧!”
    随后在众人满脸惊讶中,临天和拓飞上前行礼,随后拿起了书籍。离开了书楼。
    临天等人走后,书楼仍旧是没有人说话,不只是因为震撼,还是因为事情太快了,没有反应过来。
    只是田虹的脸色不是很好,因为这次的结局又一次和他想的有些不同。
    临天拓飞和金沙路回到了住处。放好了整整一摞的书籍,不得不说,面对他们几人的前面,却是有座大山。
    拓飞一屁股做到了床上,有些哀声,“真是没想到,这翰林院借个书竟然这么贵,真是离谱。”
    临天默默地点了点头,文修之中的积累,任何人都明白,不是一朝一夕,更加不是寒窗苦读就能完成的,其中间的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临天微微一笑,“拓飞兄莫要抱怨了,既然已经借来了书籍,我等便快点研习。大不了过段时间,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如何赚钱。”
    拓飞点了点头,“恩,临天兄说的是。”
    藏书楼借书的事情,很快便传遍了翰林院,对于临天这样的出手便是国运诗的传闻,更加的增添了色彩。
    就这样,临天拓飞和金沙路,在忙碌的学习时光中,过去了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当中,临天几乎每天都在读写书楼的书籍,同时还能看一看前辈们的批注。
    不得不说,这是让临天叹为观止的,因为前人的批注,很多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理解方向也不一样,但是其中的道理,五花八门。
    临天在这之中学到了很多,也参悟了一些道理,天地之间的规则,有很多的时候,都是人去创造的。
    ……
    翰林院的讲堂有很多,一些重要的先生讲座,都会选择一些较大的讲堂,因为过来听讲的人会很多。包括一些已经马上超越进士文位的人。
    毕竟翰林院的先生们,也都不是简单的人物,更有一些是朝廷的大员。
    经义堂,是翰林院比较常用的教室,这里每隔两天,便会有德高望重的先生过来讲座,经义这一门课程,是很多文人的必修课,因为无论什么时候,这样的学科,都会考到,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提问。
    所以每次,经义堂都会坐无缺席。
    多日的学习,临天基本已经掌握了举人的基本知识量,只是其中,有很多都需要大量的记忆还有理解,所以问题也是不少,今天他和拓飞一起,来到了经义堂,准备学习一下。
    对于前段时间的书楼作诗,风波已经渐渐平息,可是人们总是不会忘记,在翰林院里,有这样一批人,那是玄德圣上亲选的一批人。
    临天半睁着眼睛,同大摇大摆的拓飞来到了经义堂。
    经义堂很大,其实就是一个比其他地方打上数倍的厅堂,不过里面的设计很讲究,若是俯瞰,就是一个平面的梯形,讲堂在最里面,外面则是扇形。
    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可是有着前世记忆的临天,倒是大致能够看明白,这样的建筑,很利于台上的先生,因为梯形的结构,再加上棚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扩音筒’,讲师在前面,不用特别用力,就可以说出很大的声音。
    此时里面早就已经坐满了人,大部分人都想做到前排,这很简单,因为坐到前面,自然听讲更加的方便,问问题也更加便利。
    本来拓飞也是想跻身到前面去的,可是却被临天拦住了。拓飞有些不解,只是临天解释道,他不想再出什么风头,坐到后面,倒还算安静,如果没人注意,那就更加的好了,他只想安静的听讲。
    执拗不过临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