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后归来,吸血魔君请小心》第174章请殿下以身相许

艳后归来,吸血魔君请小心最新章节目录
   马车疾驰入宫,抵达尚宫局。
    锦璃不等马车挺稳,就直奔尚服局。
    尘世污浊喧嚣,天空却永世不染一般,净蓝澄澈。
    正午阳光明媚,把人影打在地上,显得异常低矮渺小
    不巧,锦璃穿过尚宫局的庭院,正见瑗妃搭着宫女的手,从画堂内出来。
    锦璃不躲不避,狐疑淡看着她,略一颔首踺。
    瑗妃却是连抬眼看她都懒得,有了兰妃的前车之鉴,她不敢再模仿王绮茹穿衣梳头。
    锦璃瞧着她一身锦袍,似笑非笑。
    今日,这女人定是乱了头绪,发髻半边簪满新开的迎春花,红袍内穿着绿色缎裙,从头到脚,黄红绿,齐备了。
    “娘娘这一身,春意盎然,甚是娇艳!”
    瑗妃被她夸赞,强自冷傲仰着头,眉眼上媚色未减。
    她忍不住扶了扶头上的迎春花,像怕一走路就掉了,更怕在苏锦璃面前输了气势。
    “瑗妃娘娘怎有空来尚服局的画堂?”
    “本妃比不得你那位风华绝代的母妃,被宁安王休了,还能得皇上宠。皇上不来本妃寝宫,本妃闲得无聊,就来瞧瞧新衣的图样。宫里的日子如此漫长,往后,就指望着在穿衣打扮上找点乐子了。”
    “的确,娘娘这一身还不如只穿一身黑色,迎春花也似乎不适合娘娘佩戴,宫女们都喜欢这花。年轻美丽的女子,都期望得遇如意郎君。娘娘,您还是多注意些吧!万一太后看到您这一身,恐怕会提醒你一句,这里不是你曾经居住过的花楼。”
    瑗妃怒火涌上来,却又强自压下。
    却是连她自己都觉得诡异。
    明明她想抬巴掌,怒打苏锦璃,这股怒气怎反而憋回去了呢?
    锦璃似笑非笑地瞅着她的反应,却并没有因她压下怒火而意外。
    南宫恪将瑗妃催眠时,她可是正在一侧,看得清清楚楚。
    瑗妃倒是也想起那一日的事,然而她记忆最深的是,南宫恪俊伟秀雅的身躯,深邃惊艳的棕色眼眸,还有艳若花瓣的唇……
    “最近,怎不见国师大人?”话出口,瑗妃顿觉不妥,却懊悔也来不及了。
    锦璃挑眉,唇角笑意更深。“娘娘没有听说吗?国师大人奉圣旨,出使血族。”
    “难怪……”她去御书房几次,也没遇到他。
    瑗妃悻悻叹了口气,就对宫女道,“咱们走,不耽误念伊公主忙了。”
    宫女佯装小心地看了眼锦璃,忙提醒,“娘娘,念伊公主如今是四皇子妃了。”
    “是么?我怎么听说,昨晚苏静琪留宿在户部衙门里?听说,人家苏静琪去时,还带了一盅特别美味的狼血汤,是奉兰妃娘娘懿旨去的。”
    锦璃脸色惊变,康恒宠幸谁,她懒得管,但,那个人不能是苏静琪!
    瑗妃见她波澜不惊,不禁顿觉无趣。
    “皇贵妃与兰妃水火不容,大家有目共睹。依我看,念伊公主这四皇子妃的位子,不知还能安坐几天呢!不过,皇族里姐妹俩共侍一夫的事儿,也不是没有过。”
    瑗妃离开许久,锦璃还僵站在院子里。
    她眼前,不是花木扶疏的艳阳天,而是前世苏静琪在眼前狰狞跋扈的冷笑。
    “你以为他真的爱你吗……”
    此生,她苏锦璃对康恒已经没有期望。
    可她想不通,苏静琪已然身败名裂,为何康恒还是会与她有牵扯?!
    她清楚地知道,他留宿户部书房里,是因为母妃一番话提醒。
    他要储君之位,他娶她,是看到她身后不可估量的势力,哥哥颖王手上的军队,母妃的皇贵妃之位,父王于朝中根基深厚。
    既如此,他便努力吧!只要有她在,他休想得到皇位。
    至于苏静琪,她做这无耻的事,宁安王殿下竟还是不发一言么?!真是一位好父亲。
    *
    画堂,宏大如宫殿,南北两边分别以碧纱屏风,分隔成五十个隔断。
    每位画师一个隔断,桌案上大都摆放着画过的图样,和笔墨纸砚,以及各色丝缎布料。
    锦璃进来,与寻常巡视无异。
    她示意众人不必行礼,又简短训了话,便不动声色地挨个桌案查看画师们画过图纸,并不时提醒画师,需要修改之处。
    众人不疑有他,继续忙碌。
    一个时辰后,在第六十位上,锦璃才发现,右边带有墨点、裙裾尾端笔触回收明显的图样。
    可惜,这位子上没有人。
    这个时辰,该是用午膳的时间,画堂内的画师也离开了大半。
    为防打草惊蛇,她继续查看其它人的图样,直看到了第一百位。
    然后,她便去查看画师们的卷宗名册。
    第六十位,从前是一位老画师,因年事已
    高,年底自请还乡。
    新年之后,新招募了画师韦奕尘。
    锦璃守株待兔地等了半个时辰,第六十位的画师方才回来。
    他与其他人无异,穿着墨边的天蓝色水纹缎袍,一身儒雅的书卷气。
    然而,他身姿却异常挺拔俊秀,眉眼间有一股温雅却又清寒的气韵,白皙的面容不透血色,似涂脂一般,柔光粉腻。
    男子看到她还在,微怔了一下,见她正打量着自己,忙颔首默然行礼。
    “韦画师不必拘礼,继续忙吧。”
    韦奕尘就谢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锦璃看着他的背影,却觉得他走路的姿态慢条斯理,从容不迫,似曾相识。
    这清寒而又温雅的气韵,更是似曾相视。
    韦……这个姓更是似曾相识!
    锦璃不着痕迹地收回视线,就想到了狼族的韦蓉皇后。
    那位与康悦蓉容貌甚是相似的女子,被狼王轩辕博更名为韦蓉,诞下轩辕颐之后,盛宠不衰。却因为她苏锦璃一首曲子,一身清香,而失宠。
    这笔债,她知道,那狼族王后定然会与她清算,却没想到,她竟清算地如此不露痕迹。
    她朝着韦奕尘轻柔唤了一声,“颐兄,是你吗?”
    韦奕尘端坐位子上,疑惑抬眸。
    窗外阳光正映在她绝美的脸上,腮畔修剪整齐的发丝,秀美齐着下巴,有种说不出的甜美韵致。黑发与眉目相衬,浅浅的笑意挂在唇角上,那无辜澄澈的眼神,足以让任何男子心猿意马。
    他淡然扬着唇角,眸光内敛地低下眼眸。
    “皇子妃殿下是在与卑职说话吗?卑职可担待不起皇子妃殿下一声奕兄。”
    “那便是锦璃认错了人,韦画师继续忙吧,锦璃不打扰了。”
    说完,她转身,尽量克制着,没有狂奔出去。
    这声音,分明是轩辕颐!
    他的眼睛该是绿色的,那么剔透,绝美,惊艳,危险的绿色眼眸,怎会成了黑色的?
    他暗藏于这不起眼的尚服局,从几套衣服入手,便能搅动天下吗?便能杀死她苏锦璃吗?他想得太简单了!
    水蓝色的裙裾轻缓拖曳过地面,她又巡视一圈,才走出来,却心潮起伏,波涛汹涌。
    走到院子里,她忽然想到嫦儿豢养的毒蛊,那是轩辕颐送的。
    忽然,脑海中清晰浮现韦蓉皇后憎恶的眼神。
    然后,又是在狼族猎场里那场大火。
    还有,南宫谨的话,御蓝斯曾刺过轩辕颐一剑……
    锦璃不放心,派人打听了母妃,哥哥,和南宫谨的所在,确定他们安然无恙,方才松了口气。
    她匆匆返回碧荷宫,一入宫苑,就见南宫谨正坐在宫廊下。
    一身银白锦袍的小家伙,发丝梳理的一丝不苟,黑亮柔滑,白皙的小脸儿神情专注。
    他正看一本厚厚的史书,两只小手不堪重负似地,那凝眉的姿态,令人瞧着欢喜。
    她不惊不扰地驻足假山旁,静赏儿子读书的憨态,待惊魂不定的心平静下来,才拾阶而上。
    她却不曾注意到,寝殿的窗里,有一抹锦绣龙纹紫袍的伟岸身影,正赏着她。
    “谨儿,今儿皇外公不和你下棋吗?”她在石桌旁坐下来。
    “皇外公那几招打不过我,他和皇外婆打情骂俏,嫌我碍眼,就准我回来了。”
    “怎忽然想到看史书?”
    小家伙看着史书上密密麻麻的字,头也没抬,漫不经心地说,“将来,我要一统天下,当然该用功努力呀!太后不就是怕我和无殇,将来威胁她的大齐江山么?我就威胁给她看。”
    锦璃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笑得心满意足。“娘亲不求你一统天下,只期望你健康快乐。”
    “娘亲太没志气。人家别人的娘亲,都是望子成龙。”
    “龙是杀不死的,人却脆弱地碰不得,那些望子成龙的娘亲,太不顾及孩子的性命。”
    “娘亲总是有理。”小家伙老气横秋地摇头叹息,端起八仙石桌上的茶盅喝了一口,才抬眸看娘亲,“对了……有件喜事。”
    “什么事?”她苏锦璃已经几辈子没遇上真正的喜事了。
    “御蓝斯和弟弟来了。”
    锦璃正想问在哪,就听到殿内传来苏无殇“呀呀……”的声音。
    然后,是御蓝斯烦闷地低咒,紧随而至的,还有翻箱倒柜的声音。
    “苏锦璃,你把尿布收在哪儿了?”
    坐在廊下的母子俩相视,锦璃窘迫地坐着没动。
    上午时,无殇可是说,他抱着美人儿,嘴对嘴地有说有笑。
    “要尿布,自己找去。”她气急败坏地朝着门口那边嚷。
    南宫谨看着书本摇头,又是一声长叹。见不到就想,见
    到了又吵,天下,总没有太平日子。
    听到殿内传来咝咝啦啦布料撕碎的声音,锦璃惊得忙冲进去。
    “御蓝斯,你撕碎了什么?”
    “你穿过的嫁衣呀!”男子低沉的声音,甚是磁性动听,还异常无辜。
    锦璃惊叫着冲进内殿,就见她最心爱的那件缀满玛瑙珠的艳红锦袍,仿佛残破的蝶翼,一片一片,碎在地上。
    那锦绣龙纹紫袍的高大身影,还在忙着翻找一人多高的衣柜。邪魅的俊颜,冷如冰雪,白如美玉,不见半分血色。
    他把所有红色的衣服扯出来,三两下全都给撕碎。
    锦璃惊声尖叫,欲哭无泪地捡起地上的布片,“御蓝斯,我这每一件袍子都是做两三个月才完成的耶!你竟都给我撕掉?!”
    “儿子没有尿布,正好可以拿来用!”
    然后,他随手拿起一块布片,还勉为其难地撇了下唇,才垫在了儿子的屁股下面。
    锦璃气得冲过去,张牙舞爪,好一阵抓狂跳脚,又打又踹。
    然而,看到他这样完好无损,完美无缺地站在面前,心里却又矛盾地翻滚着层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