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妃与你并肩傲视天下》第416章贺兰国再次面临腹背受敌[2]

本妃与你并肩傲视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没有瓜葛了。凭什么公爹就认为,熙王就一定该出兵帮助贺兰?熙王守护了贺兰没人感激他们,被残害没人出来帮衬,哦,现在有事情了,人家不肯帮忙,还是罪大恶极了么?”
    一旁的副将听到了司马静的话后,便不悦的看着杨凯道:“无论如何,熙王军都是贺兰的臣子,熙王军的子弟都是贺兰的百姓。燕熙这个时候袖手旁观,和落井下石有什么差别?何况,先皇已经下了罪诏,恢复了熙王的一切荣耀了熙王自然还是贺兰的亲王臣子。”
    杨凯不屑的冷笑一声,“有谁规定先皇下了旨,熙王就一定要接啊?有人规定道了歉就一定要原谅么?将军,如果本公子什么时候不小心捅了你一刀,想必你也会大度的原谅的吧?”
    看着副将顿时铁青的脸色,杨凯耸耸肩摊手道:“你看,咱们虽然不是亲兄弟,但好歹也是堂兄弟吧,你都不肯原谅小弟,更何况熙王军的将领们了。”与杨凯声讨的是杨靖的堂兄杨钦林的长子杨清刚,为人冲动鲁莽,虽有军功在身,但是因为性子的问题只到了副将的位置,一直得不到提升。
    “够了,现在是斗嘴的时候么?”杨靖头痛的扫了一眼吵嘴的两人,对杨清刚道:“他说的不错,这些话以后还是不要说了。”
    杨清刚原本脸色就不好看,这会儿更加阴沉了。叔父会帮着杨凯说话,让他很是不习惯,自从这一次杨凯带着司马静出现在战场上,并且救了险些被乱箭误伤的杨靖之后,叔父对这个杨凯似乎就多一些什么感触一般。
    其实杨靖说这话虽然有一部分赞同杨凯的观点,但是更多的其实是为了杨清刚好。毕竟熙王的底蕴和暗卫能力,他也是领教过的,现在先皇已经不在了,他们和熙王也不算是完全对立的立场了。所有不必要去得罪熙王。至于这个一向不抬起眼的儿子,杨靖有些疑惑的看了一眼坐没坐相,倚在椅子里跟妻子说笑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沉思。
    杨靖其实不算不关心他,对杨凯也是不闻不问,或者偶尔想起来就管教一下的。杨凯年纪越大,性格越顽劣,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渐渐地他也就彻底失望了。至于后来杨凯突然说要做生意,他虽然不高兴儿子想要从商,却也没有阻止。至少比起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强一些,商人虽然身份底下,到底也还是个正事。而且杨凯原本就不能得到什么爵位,甚至连官职都不容易。若是经商,至少不缺衣食,又有将军府做后盾,至少没人敢欺负他。
    直到这一次杨凯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错看了这个儿子。杨靖还记得那日城战,被攻势得前所未有的激烈,城头几乎被箭雨笼罩起来了。站在城头督战的他眼睁睁的看着几支利箭射向自己。却是突然出现在城头的儿子,手中一把长剑舞出一道剑网,竟将那些骤雨一般的箭矢通通挡落。
    在他回过神来时,已经被后面跟上来的司马静拉到了安全的地带了。只看那随手拔剑,挥洒出的几乎密不透风的剑网,杨靖就知道这个儿子的身手,绝对在杨清刚之上。
    杨凯自然察觉到了父亲若有所思的打量,毫不在意的抛给杨靖一个痞气的笑容,转过头继续和司马静说笑去了。
    杨靖摇摇头,道:“咱们守着嘉峪关,便不能让敌国踏入一步,不管朝堂下来的是什么旨意。”
    等待着杨靖发号施令的将领们肃然,“将军说的是。”
    杨凯在看不见的地方,不屑的撇了下嘴角,守着嘉峪关,那也得后方朝廷坚持的住才行。不然一旦后方军需断了,嘉峪关的将士在拼命也是死路一条。
    上面主位上,杨靖的眉头也微微的皱起,眼底闪过不是不易察觉的担忧。
    然而,此时的燕城,以至燕王府统辖的城池,无论外面有多少腥风血雨,这里的百姓,却依然平静的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有熙王军在,他们仿佛从未担忧过自己会卷入战火。只是从梅林关涌入了其他的流民,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初时西北自然愿意接纳这些逃难的流民,毕竟西北面积不大,这几年连续不断有人口迁入西北,若是从前,就算是逃难,也不会有人往这样的地方逃的。
    但是现在连续两次的战争,西北已经接纳了不少的流民,而现在这场战争,明显才刚刚开始,总有一天西北的人口会膨胀到这块土地无法承担的地步。就只是这个原因,熙王军也急需要扩张地盘。
    “如今云雾和贺兰已经开战两个月了,单从梅林关涌入的百姓就达到了三十万人。战争持续下去,难民只会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形下去,最多在过两个月,咱们就必须关闭梅林关了。西北养不起那么多人。”宽阔的大书房里,一脸肃然的许志文恭声禀告道。
    时隔数年,当初刚刚来到西北不久,就被燕熙委以重任的许志文,已经是燕王府里文官中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了。许志文连任燕城府台,这几年燕城民生安定,百姓乐居乐业,外来的商户也越来越多,都要归功于许志文的治理有方。
    其他人脸色也有些凝重,短短一个多月,梅林关就涌入了三十多万人,更不用说还有从别的地方进入西北的难民,总数只怕难以估计。
    要知道,几十万人可不是随便给个地方落脚就可以了。要吃要喝,还好现在不是冬天,不然的话,还有穿衣和住房等等问题要处理。更不能让他们大面积的被饿死病死,先不说道义的问题,单只是这么多人若是病死了,现在正是夏天极有可能会引起瘟疫,就不得不让人小心翼翼的对待了。
    “如果关闭关门的话,极有可能会引起难民的民愤,到时候不堪设想。”坐在一边的华清辉皱眉道。
    自从贺兰开战之后,如华东阳所说的,原本还逍遥的他和华清博都回来了,不用传召,也不会交代。虽然没有人说出来,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很快熙王就将要起兵出征了。
    燕熙靠在椅子上,一只手撑着额头,沉默的听着下面的人们各抒己见。等到他们说完了,才问道:“尽量安置那些难民,但是,本王不想看到那些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留在西北。还有那些心怀叵测的各方的间谍,细作,本王也同样不想看到。这事就交给安培跟贺宇,你们去办!”
    安培和贺宇上前齐声道:“王爷请放心,属下定不辜负王爷信任!”
    燕熙点点头道:“你们办事本王放心,不过,行事小心,不要弄出什么民变来了。清博先生,此事还有劳你指点他们一些。”
    华清博点头应承下来,道:“分所应当之事,王爷放心便是。”
    许志文微微皱眉,问道:“王爷,如果难民一直不断的涌入西北之内,咱们的粮食存量,只怕支撑不到明年。”
    更何况,王爷还打算要出兵,大军出征,粮草更是万万不能短缺的。若是不及早预防,只怕今年冬天,西北就会出现不少百姓饿死的局面。
    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季瑶池轻声道:“如果合理运用,支撑到明年或许问题不大。涵弟这两年收成颇佳,我们也一直注意储备粮食。另外,去年来信禀告过,番薯的产量是普通作物的三到五倍,适用于充饥,并且不择土壤生长。今年开春就试种过一季,收成颇丰。这种番薯对种植的土地并不挑剔,一般土地甚至沙地中都能生长,涵弟的意思是,趁着现在还可以大量开垦土地再种植一季。这其中就需要大量的人力。”
    许志文闻言,面上一喜。他也不是铁石心肠之人,如果可以,自然也愿意收容那些逃难的百姓,笑道:“如此,王妃的意思是要这些难民开垦荒山?”
    季瑶池点头,同时还是提醒道,不能大肆的砍伐树林等等。这个时代的人并不重视这些问题,也不会遇到这些问题。但是季瑶池却明白,一旦为了种地而大肆砍伐树林,以后西北本就不算好的气候,只会变得越来越差。
    底下有人还是有些担忧的问道:“就算过了今年,以后又该如何是好?”西北只有这么大,这场仗却不知要打多少年。而难民只会越来越多,粮食的收成却总是有一个量的。
    燕熙微微挑眉,对上华恒之似笑非笑的脸。
    人确实会越来越多,但是,西北的土地也不会永远只有这么大的。何况,等到这些难民发现西北的接纳能力,已经超过承受范围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会离开。
    议完了事,遣退了众人。书房里只留下燕熙季瑶池和华恒之华清辉四人。
    华清辉看看燕熙沉声问道:“熙王可是已经决定好出兵之日了?”
    燕熙点头,虽然熙王军是在暗中准备,但是也不能拖得太久了。拖得太久,若是被外人发现了,可就失去了给云雾大军突击的机会,“西北就麻烦二哥和舅舅了。”燕熙沉声道。
    华清辉微微皱眉,看着季瑶池道:“池儿也要去?”
    季瑶池点头微笑道:“是,有劳舅舅了。”
    华清辉有些不赞成的看着季瑶池,虽然知道外甥女武艺非凡,但是到底是自己唯一的妹妹留下的独苗,华清辉对自己的儿子侄子不假辞色,甚至对孙侄们都能严厉,但是对季瑶池却总是放心不下的。
    季瑶池笑道:“舅舅不用担心池儿,外祖父也同意了。”
    闻言,华清辉有些意外。比起对池儿的疼爱,父亲比自己是不遑多让,怎么会同意池儿跑到那么危险的战场上去。想了想,华清辉虽然想不明白,却也知道父亲既然这么做,自然有他的原因,只想着回头去书院向父亲问个明白,也不再阻拦季瑶池,轻叹了一声道:“也罢,你自己千万小心。”
    “池儿知道,舅舅放心便是。”季瑶池笑道。
    华恒之沉吟了片刻,抬头问道:“西北现在的兵马不超过一百二十万,其中至少有一半需要驻守西北。也就是说,你最多只能带六十万人人马出征。这几年我们都暗中探过,云雾总兵马已经超过三百万。云川在贺兰投入了接近一百万的兵马。一旦你深入云雾,他定回马救援,十面合围,你至少会被超过两百万的人马包围,到时候要如何是好?”
    燕熙慵懒的笑道:“我深入云雾,他云川也同样深入贺兰,想要班师回援,哪里那么容易?贺兰的将士就算全是草包,也有几百万草包吧?更何况,本王只打算带四十万人出征,西北内也只留四十万人。还有四十万人,就在边境上等着云川。等他突破封锁,本王若是还没拿下云雾皇城,本王就甘愿当孙子。”
    闻言,即使是华恒之也不由得吸了口气。区区四十万兵马就想要从边境打到云雾皇城,即使华恒之不谙战事,也深觉其难度犹如登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