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君策,隐身贵女》第83-84章取回财宝(求订阅,9000+)[3]

倾君策,隐身贵女最新章节目录
   不知道她会作何感想?要不是她拿到,她怎能肯定老太太自称卖与李家的东西,其实只是让李家帮忙照看、打点,让李家的兄弟侄儿做了田庄的庄头,而不是真的卖给了李家。三处田庄、十家店铺,一处没少,全都在老太太的那只锦盒里锁着,这会子老太太言下之意倒是想把这些东西交给二房,还想留给沈宾。
    沈宾凭什么得这些东西?他害死了沈宽,这原是沈宽的,便是给了不相干的外人,沈容也不愿给他得。
    沈容想着:得想了法子把东西出手,若是留久了,老太太直说被偷了去,万一到官府新办房契、地契,她可损失大了。一旦转卖掉,新东家去官府新办地契、房契,便是老太太也没法子,待那时,老太太可舍不得银子将东西买回来。
    这老东西真不要脸,明明是石氏的嫁妆,居然说成是她留给沈宾的,整个沈家有多少田庄的祖业,她还不知道。
    沈宾又是一磕:“孙儿记下了。”
    老太太轻叹一声,“你在京城的事着实闹得太大,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唉,若你有心,考个秀才还是成的,怕这一生都不能入仕,有我留给你的家业一辈子丰衣足食安安稳稳过一生也是成的。”
    这一切,都是有人算计他!
    沈宾抬头,含着茫然的目光盯向了潘氏母子,是他们害了他,是沈宏冤枉他,那晚明明是沈宏自己跳下去,非说是他推的,又因他在委屈、生气中,再加上沈宪那个笨蛋,居然说出沈宽当年溺水的真相……
    他被毁了,再不能入仕为官,这一切都是有人害他。
    老太太摆了摆手,“珊瑚,从我盒子里拿五十两银子给三爷,一路上该吃的吃,该花的花,莫苦了自个儿。到了老家,遇到难事只管去寻你舅舅帮忙……”
    她到底是偏着二房的孩子,素日连半个子儿都舍不得花在沈宛姐妹身上,今儿却是一甩手就给五十两银子。
    沈宾又是一磕,“孙儿辞别祖母,祖母保重。”
    老太太对沈俊来道:“你叮嘱一下同行的下人,将他送出城罢。”
    潘氏道:“这么个孩子带着下人回老家,到底不放心,二叔将宾哥儿送回绵州。”
    老太太面容顿变。
    让沈俊来回绵州,早前可是说好让沈俊来入京作官的。
    沈俊臣在吏部为官,他要替自个儿弟弟谋个差事可是天经地仪的事。
    沈俊来忙道:“大哥正设法给我谋差事呢,这个时候哪里能走?”
    潘氏勾唇苦笑,为了沈俊来,险些把沈俊臣都给搭进去,潘氏心里原就不满,近日更是连沈俊臣都不快了,直埋怨沈俊来不会处事,动静闹得太大,整个朝堂都知道他那点事,就连吏部尚书也责备沈俊臣“你要举荐人才,我不拦着,可你不能任人唯亲,更不能将德行有污之人举荐给朝廷。”有了这话,沈俊臣哪里还敢给沈俊来谋差事,连续两个差事都被旁人抢了,这第三回他反有些不敢再打主意了。
    老太太道:“老二,你去忙你自个儿的。”
    沈俊来应声“是”,领了沈宾出慈安院。
    老太太想到昨儿让潘氏去罗家给沈俊来提亲的事,对姑娘、公子们道:“你们兄弟姐妹都告退罢。这两日且玩闹着,待先生入了府,便不能像现在这般自在。让你们的母亲、姨娘把各自需要的笔墨纸砚都给齐,莫要误了读书,姑娘们也得备针线布料……”
    沈宪一揖手,问道:“祖母,我四姐呢?待女先生入府,她是不是与五姐姐、九妹妹一般也去女私塾?”
    老太太微微一笑,这不是装样子而是会意的笑,是赞赏的笑,“难得你还记挂着四丫头,你是个好的,待她抄完百遍《女德》便可与姐妹一道学习。剩下的四百遍不能不抄,每过半月就与我交些过来,你下去吧。”
    沈宪喜道:“我现在就去告诉四姐姐这个好消息,她若听了,指定高兴。”
    沈宛起身要告辞而去,老太太道:“宛姐儿留下。”
    沈宛应声“是”,又坐回到贵妃椅上。
    沈宏领了弟弟妹妹出来,沈容走在最后,身后传来老太太的声音:“昨儿你们母女去罗府,事儿办得如何?”
    沈宛垂眸道:“昨日原是要陪母亲去罗府,刚到荣华街遇到了萧二十三姑娘与永乐公主,请了孙女与她们去郊外游玩,着实推辞不过便一道去了,直到昨儿黄昏才回来。”
    老太太知晓这事,不过是做样子问一句。她笑微微地看着潘氏,一心想让沈俊来娶罗家三房的庶长女,那姑娘已经有十九了,配沈俊来倒正合适。
    潘氏与多婆子使了个眼色。
    多婆子“啊哟”一声,“老太太,事情是这样的……”她详尽又不失生动地与老太太讲潘氏进了罗府,遇到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一字不漏的重复,甚至在潘氏提出想求娶罗家三房庶长女之后,罗大太太怎样的讥讽、嘲笑,言语之间更是不屑一顿。
    老太太越发脸色变得越发黑沉。
    多婆子还在讲叙着,岔开了二老爷的婚事,道:“罗大太太打听了我们家大姑娘的事。”
    将沈宛许给罗家?
    罗家是京城十大世族之一,可罗家已经没了爵位,他家的爵位中是世袭五代的,不同梁家的卫国公爵位那是世袭罔替,只要梁家不犯大错,就会世世代代承袭下去。
    老太太恼道:“哼!罗家瞧不起我们家,倒好意思打听宛姐儿的事,不过就是个庶女,能娶她为嫡妻都是瞧得起她。”
    潘氏并不作声。
    多婆子道:“早前不晓这些,后来与罗府的下人打听,才知道正月十七时,有官媒去罗府给罗二姑娘说了一门亲事,那男子是咸城某县的知县,他还是上届得中的进士,年轻有为,两年前原是要娶妻的,不想说的那个女子竟生了重病,拖了半年就没了,这才耽搁至今。听罗府人说,两家已经合了八字,已然小定!”
    ---题外话---鞠躬求月票!求亲们支持,记得点点手指收藏,如果喜欢请冲咖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