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嫡》第一百一十一章召见

长嫡最新章节目录
  
    “傅大娘子说这姓陆的出身寒门,得姚焕致荐,极为有才,连靖王府的柳世先也意欲因为此人而避开今年权知贡举。”燕追脚步不停,姚释听到‘姚焕致’三字,便沉吟了片刻:
    “若得他推荐,便可见此人确实有过人之辈了。”
    姚焕致今年六十有七,他是先帝晚年的进士,中进士时已经四十七八了。
    唐代科考制度严苛艰难,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也就是说,姚焕致能在四十八岁时中了进士,在二十年前,那可是极为风光之事。
    若是得前三名。会由史部侍郎设宴于郊外雁塔,所以三进士也称雁塔题名。
    在这样的情况下,姚焕致自己都是才高八斗,却能对陆氏赞赏有加,可想而知这姓陆的确实有才了。
    不过姚释却注意到了燕追那句:‘傅大娘子说这姓陆的出身寒门’。这话便值得人寻思了。
    出身寒门,却苦读十数年,学识渊博受人尊重,可惜出身寒门。
    也就是说用处有限,没有世族门阀的帮助,有才之士大唐不知凡已,可千里马虽多,伯乐却少,能被姚焕致推荐,这姓陆的也并非迂腐不化之人了。
    “殿下怀疑。这姓陆的有问题?”
    戚绍也听了出来,不由问了一声。
    燕追就‘嗤’的一声笑了:“有无问题,查查再说。”
    他向来有识人之明,傅明华今日提及此事,必是有她原因的。
    这位小娘子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眼皮垂了垂,若是傅明华给他的考验,他若解开了,这位小娘子可欠他情了。
    “先使人前去知会母妃,传我的话,说傅大娘子有治母妃心症之法。”
    燕追这话听得戚绍没头没脑的。但他想了想,还是应下来了。
    傅明华为他找点儿事做,他也给她找点事情做,免得出孝之后。这里坐坐,那里走走,什么人都往她身边凑。
    姚释想了想,笑道:“陇西之事,交由我去办。”
    之前燕追专注幽洲之事儿,倒对旁的事疏了一些。他好似记得姚焕致确实有写书信给他荐一个名叫陆长元的年轻人,只是每年投递这样的贴子不知凡已,他并未放在心中,倒是他疏忽了。
    大唐取士严苛,除了看才华,还得有公卿推荐,也就是投卷,否则朝廷是不会授与功名的。
    这种投卷,投向礼部叫公卷,投向名士、权贵则称为行卷。
    姚焕致能将这陆长元的行卷投到他这处来,想必这姓陆的有长远野心。
    以往这样的事儿不知凡已,姚释当时能看到这封书信,还是因为姚焕致与他有关的原因。
    燕追看了他一眼,姚释伸手捻了捻胡子,这位年少却又出身高贵的皇室子弟,此时身上已经隐隐有了当初太祖少年时期的几分野与狰狞,最终他只是点了点头,没再开口。
    戚绍则是有些不满,喋喋不休:
    “老大人就是不想随同殿下前往聚会,找个由头溜了。”
    姚释只是笑着不出声,看得戚绍又更无奈了。
    他确实不想随同燕追去参加聚会,看那些年轻人们泛舟洛水,吟风弄月的,不如自个儿找个清静地方歇息一会儿。
    这也是他对燕追年纪小小,却格外佩服的地方。
    仿佛他正事儿能拎得清,该到需要露脸的时候他也绝不拒绝,这份本领,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傅明华一般棋才下了一半,那头崔贵妃身边的静姑便亲自前来寻她了。
    远远看到静姑前来,傅明华让碧云留在此处将自己下了一半的棋记下,自己才起身迎静姑进亭中。
    “娘娘听到大娘子前来,便十分欢喜,待事情处理完之后,便令奴婢前来寻娘子,陪娘娘说说话了。”
    崔贵妃能派静姑前来,显示的是对她十分看重。
    江嬷嬷有些欢喜,连忙便拿了荷包塞过去。
    她跟静姑也算是老相识,都是出身四姓的奴婢之一,此时她一送礼,静姑也不推拒,顺势便将荷包塞进自己袖子里了。
    “劳烦姑姑了。”
    傅明华任由静姑扶了她出亭,问了两声崔贵妃身体,静姑眼神便更柔和了:
    “多亏了娘子记挂,娘娘一切都好得很,娘子这份孝心,恐怕娘娘知晓了,更是欢喜的。”
    一路之上遇到了不少人,静姑急着要带傅明华前去寻崔贵妃,也顾不得跟人寒暄,直到带了傅明华前往流觞亭,崔贵妃便在亭中等候了。
    亭子建在石阶之上,石阶两旁站满了宫人与内侍。
    旁边一条细小的溪流蜿蜒而下,这亭子便因此而得名。
    当初在建这牡丹园时,匠人便挖凿了洛水引入一流至其中。
    上流有御厨制作美食点心,放在荷叶之上,顺水流下,下流便有内侍截了下来,呈送到崔贵妃的桌子之上。未完待续。
    ps: 啊……
    第一更。。。
    我昨天三更之后。。。
    我就感觉我元气大伤。。
    完全木办法准时更新了。。。第二更会晚一点。。。可能要在八九点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