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朋友圈》第五百七十五章内阁八部制

武侠朋友圈最新章节目录
   “启禀皇上,臣有本奏。.ΩM”董舞第一次上奏。
    “准奏。”季阳说道。
    “臣以为武学都是教化育人之事,应当一视同仁,专门设立一个部门负责教育问题。”董舞说道。
    广永祥闻言咯噔一声,心里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臣附议。”景秀连道。
    景秀连身为开国元帅,保定候,大部分时候不来上朝,今天却来了。辰央等人并非愚笨之人,马上反应过来,皇帝早就跟他们说好了。
    “这个提议很好,朕也觉得应当专门设立一个部门管理武学教育之事。这样吧,把教育事务从礼部当中剥离出来,结合武学教育重组一个学部,与七部并列为八部。”季阳说道。
    “皇上圣明!”景秀连和董舞说道。
    “臣,附议。”辰央犹豫一下才同意。
    “臣等附议。”吴昆和一些官员齐声道。
    其他大臣阳已经决定,辅次辅都同意了,也纷纷表示赞同。兵部尚书曾宗成白高兴一场,礼部尚书广永祥暗暗叫苦,捏着鼻子认了。
    如此一来,六部成为八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农部,学部。
    季阳之所以逐渐把六部职能分开,主要是考虑到权利的结合效果。把两种权利集中在一个部门,一个人手上,等于给这个人开了双系天赋。
    武学教育的事情交给哪个部门都不好,本来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但是经季阳这么一操作,不仅没有为难,反而把礼部的教育职能剥离出来。
    事情办得这么顺利,主要是还是季阳权利大。军队基本都是他的人,从麒麟军星宿书院带出来的。国家经济也基本靠季阳的两大商会,抄李家财产也是季阳做的,打败鞑靼赔款也是季阳做的。
    军权经济都在季阳手里,又有开疆拓土,基础建设,农业建设,官府下乡等革新,给季阳带来了极大的声望。
    君权弱的时候,皇帝可能被大臣们架空,而季阳属于君权绝对强大的时代,所有大臣加起来都干不过他一个。只要季阳不做些天怒人怨的事情,这些大臣根本挡不住他,百姓们也不会反对季阳的改革。
    “学部尚书的人选,诸位可有提议。”季阳问道。
    “臣举荐星宿书院院长方向阳,此人虽未入朝为官,却是中原第一个同时举办武学教育的人。诸位应当知道,星宿书院是当今分院最多的文武学院,尤其是在蜀川以西和吉州,分院多达两百三十五所。”
    “不仅如此,星宿书院还在迅展当中,堪称古今第一文武书院。方向阳文武学问的造诣都十分高明,为朝廷提供了数十万人才,绝对当得上这学部尚书。”景秀连道。
    “臣等附议。”董舞和吴昆,以及一些早已归附他们的官员齐声道
    辰央的脸色有点难来这种事应该由六部和内阁共同商讨,但是景秀连一个提议,有过半官员同意,说明皇权真的太强了。
    强过头了,辰央很担心皇帝会事权而骄,祸国殃民。
    但是季阳并未做过什么祸国殃民的事情,反而是一个很好的皇帝。而且景秀连的提议也不错,如今星宿书院在中原可是大名鼎鼎的,谁不知道军队大多都是星宿书院的人,连开国元帅景秀连曾经也在星宿书院。
    南洋总督步惊云,东洋总督断浪,两州总督秦霜一个个出自星宿书院的名将,几乎把持了整个太豪华女
    而星宿书院的院长方向阳,虽然为人低调,却也有一些消息透露出来。此人武功极高是不用说的,能掌管这么大一个书院,自然有真材实料。
    最终,辰央选择了沉默,他那一派的官员也默不作声。
    “既然没人反对,那就宣召方向阳入宫。”季阳说道。
    “宣方向阳入宫!”门口一个侍卫大声道。
    不一会,方向阳便衣冠楚楚地走了进来,朝着季阳作揖行礼:“草民方向阳,见过圣武大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原来方向阳已经在外面等着了,辰央庆幸自己没有反对,因为皇帝早已决定把学部尚书的位置交给此人,反对只会惹麻烦而已。
    但是辰央也没有同意,而是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不必多礼,朕欲封你为学部尚书,掌管文武教育事务,你可有能力承担此等重任。”季阳微微一笑道。
    “臣愿意承当重责,肝脑涂地,绝不负圣望。”方向阳坚定地道。
    “好,方向阳听封!”季阳说道。
    星宿书院院长虽然厉害,却不算朝廷机构,一来就当上了正二品大员,许多官员心里都不是滋味。
    但是换个角度想,断浪等人原来也不是朝廷官员,还不是一跃为封疆大吏。方向阳虽未直接对季阳的建国事业做出贡献,但他管理星宿书院,在培育人才这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建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季阳怎么赐封都不为过。
    “封方向阳为学部尚书,掌管文武教育事务,位列正二品,并列为八部之中。”季阳说道。
    “臣叩谢皇上。”方向阳欲下跪行礼。
    季阳隔空将他扶起,淡然地道:“不必多礼,朕不喜欢下跪礼仪。正好趁今天这个机会,把下跪礼仪废除,从今往后除了父母天地,不可随意跪拜。”
    方向阳楞了一下,这个程序他事先并不知道,不过方向阳还是比较了解季阳的,于是欣然说道:“皇上圣明。”
    先被剥除了教育事务,又废除跪拜礼仪,广永祥忍不住道:“皇上,君臣之礼岂可随意废除,臣恳请皇上收回此话。”
    季阳眉头微皱道:“朕金口玉言,岂可随意收回。”
    广永祥还想反驳,辰央在旁边轻轻咳嗽一声,他张了张嘴,最后承认了废除跪拜礼仪的事情。
    辰央之所以提醒广永祥,因为他早就了,当今皇帝权威无双,别说废除跪拜礼,就是叫百姓天天给他跪一个时辰,也没有人可以反对。
    连增加学部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能忍了,废除一个跪拜礼有什么不能忍的,反正他也不喜欢跪拜。
    广永祥却不这样想,他身为礼部尚书,自然把礼仪重要。事实上,儒家一般都把纲常礼仪法律更重要,一个跪拜礼并非形式那么简单,而是区分君尊臣卑,不可逾越,关乎江山社稷的稳固。
    不过辰央这样辅都捏着鼻子认了,广永祥势单力薄,无法反对。好在皇帝并没有彻底废除跪拜礼,敬父母敬天地,君是天子,只是把跪拜礼仪提升到更高阶层,君臣尊卑还是可以区分的。
    “待会八部和内阁商议一下,尽快落实农部和学部的官职安排。李家财产的使用预算,尽快做出一个章程来,我希望每一两银子都能落到实处。加上鞑靼的赔偿,这几年国库都十分充裕,诸位有什么需要的可以提出来。由八部和内阁共同商议,只要是合理的项目,朕都可以同意。”季阳说道。
    “皇上圣明。”说道用钱方面的问题,百官的心情都好了很多。
    李家财产三亿多两白银,鞑靼一亿五千多两白银,分三年赔偿,一年五千多万两白银,光是鞑靼的赔偿便抵得上前朝一年的税收。
    事实上,在太昊皇朝之前,还没有哪个朝代一年税收过一亿两白银的。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跟季阳一样,花费数以亿计的白银搞基础建设。
    九边铁路和南方铁路,若是放在前朝建设,绝对是祸国殃民的事情。但是季阳建设铁路,不仅没有给百姓带来负担,反而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给附近的灾民贫民。最艰苦最危险的岗位,都交给了从草原和南洋,新大6抓来的外族人。
    外族人务工是拿不到钱的,只能吃饱饭,如此也已经很好了。在季阳没有废除徭役制度前,朝廷要搞什么建设,都是强行招用百姓,不给钱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只要拥有太昊皇朝的户籍,做什么都可以拿到工钱。
    “有事本奏,无事退朝。”季阳说道。
    ——
    有钱好办事,放在国家层面也是一样的,之前官府下乡不就怕没钱,不出粮饷。现在吏部压根不用担心粮饷的问题,还在鼓吹要提高官员的粮饷,高薪养廉。
    工部一直在对国内的基础建设叫苦,李家一抄,马上阔气起来。吉州到京城的铁路,建!北京到成都的铁路,建!公路网计划,建建建!
    礼部原来是几乎不花钱的,部分了这么多钱,这么阔气,也嚷嚷着要重修各种典籍,建设更大的祭坛礼会之类的。总之是没事也要搞点事事出来,偏偏大臣们对祭祀典籍还很重视,于是分了一千万两白银给礼部。
    这要是放在以前,礼部连图书馆漏水了都舍不得修,户部一直处于财政赤字状态,顶多给他分个几十万两修修补补。
    一下分到一千万两白银,广永祥乐的合不拢嘴,寻思着好好建设一下礼部,多建几座气势恢宏的祭坛,重修天下典籍。
    刑部也来掺和一脚,说是当今律法不合时宜,要重修国法。重修法律得去民间深入考察一下,需要人手,也要求分个几千万两给他们。
    户部当然不会这么蠢,把奏折报上去后,经过内阁票拟,季阳同意,最后分了户部五百万两白银,足够他们把“太昊律例”重修五次了。
    季阳之所以同意重修律例,因为前朝的律法的确不合时宜。
    兵部,还是算了吧,军队的装备几乎都是星宿工坊提供的,兵部现在就一下军饷,几乎没什么要花钱的地方。
    “方大人,问您个事。”曾宗成拉着方向阳道。
    “曾大人请说。”方向阳已经换上了官服。
    太昊皇朝的官服设计较为简便,因为季阳不喜欢明朝那种花花绿绿的颜色,所以一律换成了朴素的天青色,蓝色,玄黄色,黑色,白色五种颜色。
    海军武官的服装底色都是蓝色的,6军武官的服装底色都是玄黄色,文官的服装底色都是天青色,锦衣卫,捕快这一类官职的服装底色都是黑色,御剑阁,督察员这一类官职的服装底色都是白的。
    官服底色只有这五种,图案却有很多种,但是没有前朝那么明显。
    比如八部尚书的官服都是天青底色,区别图案只有袖口一道蛇纹,以及白玉云纹腰带。其他位置没有任何绣饰,总体显得儒雅朴素,走出去人家还以为就是几个书生呢。
    然后就是官帽和官靴,前朝的乌纱帽季阳也不喜欢,于是并未规定统一的官帽,只说带帽子要端庄严肃就行了。官靴统一黑色,造型跟前朝官靴差不多,只是细节方面做出些许改动,更合脚更英挺。
    “这个星宿工坊,和你们星宿书院是什么关系?”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