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风流》380.第三八O章心中的怒火

兰陵风流最新章节目录
   “时间。)?)?)?)?)”
    艾马亚九世的声音在华丽的舱室内响起,就好像房间内镶嵌装饰的黄金宝石,华贵却没温度。
    身后侍立的奉时官闻声上前,将双手一直端着的四面镶红蓝绿宝石的纯金方盒启开,呈上上去,盒底的金丝绒面上平放着一只镂空填珐琅金表,直径只三寸大小。奉时官的动作恭敬又小心,仿佛手中呈送的是圣物——也的确是“圣物”,是天园赐下的法表,内里嵌法阵,比唐国御制的机械钟走时还要精准,里面指甲盖大小的晶石供能,可用一年。全帝国只尊贵的哈里发家族和上层贵族才这个荣耀被天园赐予“圣力之时”。但奉时官并不知道,他尊贵的哈里发拿起法表时,心中就一种讥诮。
    艾马亚九世只看了一眼时间,就“啪”的一声合上表盖。
    轻脆的声音响在舱室里。
    让人感觉到陛下的心情很不好。
    当然不好。
    即将与异端教廷的教皇和异端帝国的皇帝见面,陛下心情怎么会好?
    挺立在房间内的侍从们都目不斜视,心里却默默活动着。
    奉时官也默默立在陛下身后,等候陛下放回法表。
    金表在掌心很快了温度,艾马亚九世攥了一下,眼底闪过嘲弄,透明的法窗并不反光,他眼中的嘲弄就完全的隐藏在眼底,没反射出分毫。
    他的嘲弄不是对着对面那两只舰队。
    而是对着手中这只法表——赐下法表的那群人。
    那群自以为神的老不死。
    昨日清晨,哈里发惯例的早茶后,他翻阅今日的情报简要——每日早晨阿萨德都会呈上一份简报,供哈里发了解国内外最新时事,其中条情报不太重要,放在简报最后一面,却引起了艾马亚九世的注。
    他盯着这条消息约一分钟:说的是唐国研制成功微型机械钟,仿天园法表外形,内里不是刻法阵,而是将弹力机械钟的机芯缩小到三寸的表内……
    艾马亚九世木无表情,心里却起了波澜。
    他对这条情报关注度,因为一年前阿萨德就一条情报,说唐国正在研造小型机械钟,疑似与法表相较;而现在,仅仅一年,唐国就研制成功了!
    虽然情报中提到,走时精度不能与法表相比,但是,这种只误差几十秒到一分钟的精确度,对普通人来说什么问题?普通庶民一辈子都见不到一块晶石,但这种机械表即使到一万枚金币也的是中等富裕的家庭,不会是上等贵族专。当然艾马亚不关心平民是不是能拥这种表,他关心的是:量产!
    唐国造出这种表,就一定会让它量产,做到零件的机械化。
    他心潮起伏,起身到宫廷花园中走了十多分钟,才让自己平静下来。
    艾马亚九世的理学学得很好,他从小就喜欢理学,进入帝国理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青年时期立志要进入工造,为帝国理学发展奋斗,但现实让他的热血从沸腾到冰冷,最终不得放弃了理学研究之路,从军、从政,踩过他的兄长和堂兄们,一步步登上哈里发继承人的位置,再到坐上这个宝座,统治帝国,但他的理学底子还在,唐国造的摆锤钟和弹力钟他都亲手拆过,知道零件越小越不好造,要将齿轮齿轴发条弹簧这些置于三寸之地,那得要多小多精密?而唐国的机械精度又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
    他秘令工造署仿造唐国的摆钟,他们造出来了,却是手工一个一个敲出零件,想用机械那不可能,因为摆钟的钟面最宽只一尺半,这样狭小的空间内,一百多个零件,必须是精密,而其中最大的轴承零件,他们工造署最精密的机**都不了。而唐国之后出的不需要摆锤的弹力机械钟零件更加精密,据说总的生产工序达到六百多道。
    一尺五之地已如此,何况三寸的表内?
    “……据估算,总生产工序九百多道……”
    艾马亚九世将这条情报读了几遍,心中又生出那种无力又苍凉的感觉。
    不是因为钟表这小玩,而是这其中反映出的——大食与唐国的技术差距已经越来越远。
    一百四十多年前大食就建立了理学,实施理学教育,但比唐国起步晚了五十年,那还是因为唐国的理学在军事领域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让人无法忽视,在当时的哈里发艾马亚三世的强烈要求下,天园才同引入理学。然而,只限于大食族的贵族学习,而不是像唐国那样,实施全民教育,并且列为必学的基础学科。
    虽然艾马亚九世认为贵族才是智慧的,但是,唐帝国这个典型的例子在,他也必须承认,只平民教育才是大海之源。贵族才多少人口?十年前大食帝国所疆域的人口总计是九千八百六十多万,但百分之五十七是女性,而在男性人口中,大食族又只占了百分之二十七,其中大食贵族又只占百分之五十;而只大食贵族才可以学习理学,就等于接受理学教育的人口基数小,就味着人才基数小,而其中理学天赋的,那就更少了,怎么与唐国的全民教育比?
    而大食贵族中,对理学感兴趣的并不多,因为前途完全无法与学习军事和政事相比。
    他更清楚,要想如唐国那样发展出工业,除了理学的理论研究外,还要更多的技术职支持理学的应用,但那些贵族个个眼高于顶,视技术官职为低贱;就连最高的理学研究工造和最高的官署工造署也只是为军工服务的署,隶属于军务部,为二等部门,如何让那些贵族青睐?即使哈里发也无法改变这种大环境,因为风向是从天园吹出来。
    唐国的军工坊里还千万的作工都是接受过基础教育的普通庶民,至少他们识字能读文,懂得基础的算学,进入工场后只要训练两三个月的专业技能,就能掌握流水化的机械生产,而换了大食没接受过任何教育的普通庶民,怎么与唐国工人比?更别提唐国还各种技工学校,可以得到各种职业技师,来支持他们的底层技术生产,而这些人中,又能涌现出中级、高级的技师,从实际生产中丰富和完善理学的理论。
    从上,从中,到下,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而大食,是在恶性循环的圈子里。
    接受过理学教育的大食贵族不愿屈身做技术官,而做上技术官的又没接受过系统的理学教育,于是形成了一个知识的不愿就、愿就的没知识这种**圈子。
    而一门学问,它的发展必然是理论和应用相辅相成,缺了哪一角都不行,大食帝国在一百四十年前就引入了唐国的理学,然而到现在,仍然是个薄弱的空壳子。
    这是谁的过?!
    艾马亚九世心里狠狠骂了一句,如果祈祷能用,他希望天园中的老家伙一个个都走火入魔,被真主召唤到上面去。
    他的手指狠狠攥着法表,然而坚硬的法表没因为他的愤怒和用力而一丝损伤——就如他坐在这个宝座上一样的无力。
    他的心里又泛上了苦橄榄的滋味。
    唐人说工业强国,而他们大食,信奉的是神赐圣力。
    法道强国。
    的确,术法之道很强,但问题是,拥元素亲和力体质的人太少了,不到百分之一,而能够从学徒晋升到法师的,根据阿萨德的秘密统计,不到百分之三十,这与人人可学习、可掌握的理学相比,于帝国来说,谁更重要?而工场里的百万作工即使培训也学不了法纹,但机械操作没底子培训个一年也能学会,于帝国来说,推广哪个更合适?——这是不需要多加考虑就能确定的选择,然而,这不是哈里发能决定的事。
    神说,你们要真诚的信仰神,信奉神的力量,才能被神恩赐力量。
    世上只一个真神,而真神的先知已经蒙召上天,于是,真神降下了圣使引导世间,圣使说的,就是真神的谕言,被真主的信士信仰。
    大食人信仰神,信仰神赐的力量,圣法师们展现出的强大力量让他们畏惧又疯狂膜拜,人间的力量在这种力量前脆弱得不堪一击,如何被他们信奉?又怎么能狂热的心去追求理学?……即使这样的一些人,天园的神也不容许他们长久存在,除非他们沉默的闭嘴。
    艾马亚九世闭嘴了,而他前面更多的天赋人才闭嘴了,不愿闭嘴的都已经埋进了土壤。
    于是大食的理学就像蜗牛,一百四十多年爬下来,也没前进多远。
    艾马亚九世打开法表看了一眼,下午三时整,抵达的时间很准。而这个时间的准确,也是依赖于战舰的风帆法阵,想起唐国战舰已经装上蒸汽机动力,艾马亚九世心里又阴郁了。
    一里长的白色栈桥进入他的眼中,哈里发号平缓的停了下来。
    克里特岛只一个深海港口,在西北方向,教廷舰队在那里入港。大食和欧罗顿的舰队,就只能在远岸停泊,经栈桥或者是换吃水浅的舰艇上岸。
    艾马亚九世哼一声,“啪”声合上金表,随撂回纯金表盒中,想到过不了多久,大食尊贵的“圣力之时”在唐国连平民都能持,而且不需要“真神赐下的圣力”,他就想嘲笑两声,心里苍凉又讥诮。
    想起帝国大小城市的中心必定建的圣力钟塔,想起民众在钟塔下虔诚跪拜真主赐下的圣力,他的胸膛里就涌动着冰冷的暗潮,法师们花心研究这种法阵,每年消耗这么多的晶石,就是为了给民众显示圣力,凝聚信仰,而不是将心用在如何强军强国上!——真想将唐人造的机械表扔到那群老家伙的脸上去!
    ……知识!技术!他多么想引着帝国向着知识的方向前进!
    先知说:知识远在万里,亦当求之。
    可他们帝国却是在封闭知识,残害知识!
    唐人在知识的道路上勇猛精进,他们大食追求知识的识之士却在暗中被残害!
    “那群人”窃取了先知的信仰,篡改了先知的教义,将真主的信士变成了天园牧养的羊群,用源源不断的信仰力为他们法力的源泉!
    他们才是最大的异端啊!
    艾马亚九世心里着熊熊怒火,然而这些怒火他只能隐藏在对真主的崇敬下,对天园的尊奉下,以及自己日渐衰老的面容下,做一个上面的“神明”期望看到的:一个旺盛权力欲,能力统治帝国,却没足够魄力的哈里发。
    是啊,一个权欲能力却没大魄力的哈里发,才能让帝国保持前进保持对天园的修炼资源不断而没胆色魄力反抗天园,不会想法摆脱他们的掌控。
    呵呵……
    艾马亚九世心里冷笑一声,转身大步踏出舱室,穿着传统皮拖的步伐却带着几分军靴的铿锵。
    哈里发没选择乘坐四轮御车或是御辇上岸,而是选择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