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上一世》第二百二十八章【败敌(五千字!!)[2]

重修上一世最新章节目录
   r>袁来本来要接续的一招顿了顿,然后停下。他看向金溪,神识中道道禁锢之力涌来,那是熟悉的感觉,是触摸天道的修行者最容易也最多使用的天道气机锁定,束缚感来自四面八方,强行邀他一战。
    袁来脸色古井无波,没有任何意外,六招了,对手已经出了六招,他应该已经忍不住了,那么好,既然你要玩三境,那我就只能奉陪到底,不是么?
    在众目睽睽下,金溪放下了剑,袁来也垂下了手。
    很多人开始疑惑,很多人开始紧张,他们已看出两人在二境力量上纠缠难分,那个袁来以中阶的修为竟然能隐隐压着金溪,这让所有人意外,而他的道法更是很古怪,人们大都看不出来历,也不知其传承是哪个,总之看来品级不低。
    既然二境上无法分出高下,那么金溪肯定会调用三境力量,在人们看来当他使出三境之力的时候,就是袁来落败之时,毕竟……天道之下,人两分,规则之下,人不同。
    天下修行者何止千千万,如此年纪能有大悟性触摸天道并学会利用的,万中无一。
    都是绝世天才。金溪当然是,袁来呢?
    当然不会是。
    呦呦专心的心无旁骛,柳小颜却听到人们再次开始窃窃私语,大概的意思便是等金溪再出手袁来必败,这比试终究结果不会变的。
    她冷哼一声,目光却不放地盯着台上的人。
    金溪再次举起剑的时候依旧是长剑向眉,和最初的一剑几乎一模一样,但是这一次他的剑意已不同。
    金溪的道是光明大道。
    禅宗有一个传说,传说在古时,与大启所在的大陆相对的另一块神秘大陆上,有古禅宗上师讲禅法,仰慕者给孤独长者须达与邸陀太子合力建邸陀园林须达精舍,以献上师,金砖铺地,金光透世,成光明大道,大道跨越深海通往此处大陆,这才有禅宗落户这片土地。
    之后禅宗与古修行者互相借鉴交流,互相印证修行,道门从禅宗经典中悟出《光明大道典》,也就是金溪的宗门三绝之一。
    金溪所悟的大道便是缘自《光明大道典》。【注2
    袁来觉得呼吸沉重起来,因为他发现金溪的剑变宽了,很宽,很宽,就仿佛沧浪河上安和桥面那般宽,桥是金色的,虚幻的金色,让他从心中感到压抑,金溪站在金桥的那一边,正向他走来,他走得很慢,但是袁来却知道他走得并不慢。
    金溪出剑了。
    他将剑扬起再落下,然后一道极粗的金光就向袁来射去。
    如果落实,袁来将被这一剑穿透。
    “这就是他的三境力量么……”
    光明大道,这剑就是光明正大的,堂皇无法退避,堂堂正正的强压而来,虽然金溪只是悟出粗浅的一层,也已有堂皇威严。
    袁来的两颗心开始躁动不安,他微闭上眼,然后催动体内的元气源泉瞬时间疯狂运转起来。
    如果它是机器,那么此刻它已超频。
    瞬间,袁来的修为达到二境最巅峰!
    这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根本无人发现,在做这一切的同时他挥动青藤鞭射出漫天碧光,这光芒遮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与金溪的剑光融在一处。
    战台陷入光彩之中,两道身影虚幻不清。
    袁来迈步,以三境规则强行附加在天驷步中,吴道的规则中有一笔叫做咫尺天涯,袁来当时觉得真好,于是记下了八成,领悟了三成,强行融合到天驷步中只剩下一成。
    虽然只有一成,但是这一步也成为了三境的一步。
    天驷。
    然后他一步就迈过了金溪的大半座金桥,来金溪的惊愕中来到他的面前。
    之后,袁来一指点出,露出星火微光。
    指玄剑气!
    包含了三境力量,天道规则的一指……点出!
    兹~
    金溪低头,吃惊地看着自己胸口的小洞,透过小洞可以看到战台远处那些看客兴奋的脸。
    之后之间碧光舞动,袁来一挥鞭,青藤鞭抽打在金溪的因难以置信而松散的神识上,顿时就将他抽打的昏迷过去!
    金桥断裂。
    光芒散去,众人向上一望,然后鸦雀无声!
    战台上,金溪倒下了,而站着的少年则冲所有人微微一笑,转身离开,他依旧淡然镇定,不因众人质疑而忐忑,不因胜利而欢喜失色。
    这就是心境修为,道林曾感慨说他在突破二境的时候就已经心境圆满,举世罕见。
    袁来安安静静离开,就像他来的时候一样。
    而留下的则是上千双震惊的、群众的、雪亮的眼睛。
    【注1房宿,此星宿为七月下旬黄昏时分,横卧在南方地平线银河上,天蝎座南方脚瓜附近的三等星,星象如线长丝缎、如珠串形。房宿为苍龙之腹,又名为“马祖”,“天驷”,古代春天时要祭祀此星。本书中袁来的生日我是按照自己的生日定的,我的生日按测算就是对应着二十八星宿的房宿——房日兔。
    【注2世界背景补丁:《光明大道典》(虚构的典籍)为纪念此传说开篇有一首诗:邸圆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沙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如沧桑。(此诗引自《平家物语》一书)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