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同人:玛雅人的维秘女郎(四)北极冰海的凛冬狂澜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节目录
   在黑暗的欧洲中世纪,当腓尼基人和希腊人的航海探险故事,已经成为遥远的传说之后,远在文明世界之外的维京人,却出乎意料地接过了西方航海传统的薪火,成为了西欧和北欧最恐怖的海上征服者。
    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也被当时的欧洲人称为诺斯人(),即北方来客。
    而在维京人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航海,然后是掠夺。
    总所周知,欧洲文明起源于中东的“肥沃新月”,即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叙利亚、黎凡特和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家禽、牲畜和车辆,都是在这里产生的,而红铜、青铜和铁器的铸炼工艺,也是在这里最早被发明喝使用,城镇、部落、王国以及有组织的宗教,同样是最早从这里崛起。自公元前七千年,农业从安纳托利亚来到希腊,以上列举的种种文明的种子便被迅速传播开来,从欧洲东南部一直扩散到西北部,改变了整个欧洲社会。而斯堪的纳维亚位于欧洲的西北部,离肥沃新月最远,因此也是最后开化之地。同时,这里也是距离罗马文明最遥远的角落,不像高卢和不列颠,这片土地从未成为过罗马行省,也不像德国和爱尔兰,罗马商人的足迹从未踏上过斯堪的纳维亚,而此地也不曾与罗马帝国比邻而居过。
    因此,在中世纪以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欧洲人的眼里,一直是被遗忘的蛮荒酷寒之地。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终年冰雪覆盖的严酷环境,不仅让这里的冬天极为严寒。而且导致可供耕种和放牧的土地非常稀缺,为了生存,中世纪的维京人从一出生开始就不得不艰难地与大自然做着搏斗,从而养成了坚韧强悍的性格,最终让他们在掌握航海术之后,就义无反顾地冲向危机四伏的海洋,以劫掠为生。
    他们能够忍受海上艰苦生活,将战斗当成自己的生命,将战死当成一种荣耀,航海和劫掠让他们可以获得财富和女人,但也经常让他们在无休止的战斗中死去。就这样,维京人战斗、迁徙、冒险,在恶劣的环境和沉浮的命运中顽强抗争。在他们的神话中,充斥着对抗强者的永恒战斗。
    维京人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世界边缘的寒冷角落寂寂无闻数千年,然后从八世纪中后期到十一世纪末突然暴起,乘着龙头战船,抱着无以伦比的信念和大无畏的勇气和自信,及追求自由和生存空间的探索精神,扬帆起锚四处远征,成就了一段属于勇士和英雄的伟大历史,也给其他的国家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从波罗的海到北海,从不列颠到高卢到日耳曼,乃至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到处都留下过维京海盗的骁勇传说。他们就像公元前的希腊人一样,在海上亦商亦盗,有时候还会扮演殖民者和探险家从塞纳河下游的诺曼底,到莱茵河三角洲的佛兰德斯,还有波罗的海的诺夫哥罗德,都曾经是维京人建立的殖民据点。至于最最倒霉的爱尔兰和不列颠,更是几乎被维京海盗给彻底打烂了……
    除了针对欧洲文明地区的征服和劫掠之外,维京人也不忘开拓蛮荒,探索未知世界,向大西洋深处寻找宜居的新家园。在三百年的漫长殖民探索过程之中,维京人驾驶着他们的帆船劈波斩浪,一路向西,先后占领和建立了奥克尼群岛、设得兰群岛、法罗群岛、冰岛、格陵兰和纽芬兰六个北大西洋殖民地。
    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之中,位于加拿大东海岸的纽芬兰岛,就是维京人这一波航海远征的终点。虽然维京人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成功地横渡了北大西洋,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名为“文兰”的殖民地,但由于漫长而危险的旅途,维京人的文兰殖民地即使在最兴旺的时候,也只有区区八十个人,面对身边为数众多的土著部落,实在是众寡悬殊、难以抗衡。偏偏这些暴躁好斗的维京人,又不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反倒是自诩为征服者,一上岛就跟土著打得你死我活,却忘了自己的实力是何等弱小……最终,在几番激战之后,后继乏力的维京人不得不放弃了文兰殖民地,撤退回了格陵兰,结束了他们史诗般的海上远征。
    事实上,直到被迫撤离文兰的时候,这些维京人还根本没意识到这里是一片新大陆的边缘,而是只以为这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岛屿。可惜距离实在太远,土著也太凶悍,实在打不过,只好撤退……
    但是,在这个位面,由于某个中国穿越者在八世纪对地球历史的疯狂魔改,以及随之而来不可避免的技术扩散,导致在这个位面之中,从北大西洋来到美洲的维京人拥有了更大更坚固的船只,更精良的武器装备,以及罗盘和望远镜等更先进的航海设备,可以向遥远的北美洲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更重要的是,由于在此之前,新大陆的唐人就已经从南边开通了横渡大西洋前往欧洲的航线,并且辗转流传到了维京人的耳朵里。于是这些扬帆西征的维京人事先就有了“剧透”从一开始就明确地知道,这片位于格陵兰岛更西方的陆地,并不是什么渺小的荒芜海岛,而是一块广袤辽阔的富饶新大陆!
    既然目标大小和预期收获完全不一样,那么执行者的主观积极性自然也就完全不一样。上位者或许很容易就能做出放弃一座渺小海岛的决断,但要放弃一片广袤的富饶大陆……只怕是没人肯甘心吧?
    因此,依靠着本土后方时断时续的人力补充,通过整整五十年的血腥鏖战和斩荆披棘,从北极海远征美洲的维京人,终于消灭了彪悍好战的当地土著,彻底平定了整个纽芬兰岛,随即又在纽芬兰附近的巴芬岛和拉布拉多海岸等地,建立起了更多的殖民据点或者说分基地,从而在北美洲站稳了脚跟。
    然后,征服了纽芬兰的维京人,继续沿着新大陆的东海岸南下探索,很快就有了更加惊喜的收获。
    来自大不列颠岛的老冤家,那些被新王朝赶出故土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流亡者,已经在纽芬兰的南方,建立起了名为“新英格兰”的殖民地,仿佛是等着他们去“武力接收”……
    鉴于过去几百年的光辉战绩,对于殴打和奴役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任何维京人都毫无心理压力。
    截止到这里为止,这些来自北极海的维京人,还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按部就班地对外扩张。
    然而,哈拉尔德的这次加勒比海大远征,却让维京人征服美洲的航海史诗,瞬间滑到了另外一个方向。
    ※※※※※※※※※※※※※※※※※※※※※※※※※※※※※※※※※※※※※※※※
    在结束了第一次远征加勒比海的大冒险之后,名利双收的格陵兰岛维京人领袖哈拉尔德,却没有立刻再组织下一次前往加勒比海的远征,而是掉过头来,忙着把还在格陵兰岛的家眷带到新英格兰来享福。
    至于格陵兰岛那个鬼地方,谁想要就自己去那边称王称霸吧,反正哈拉尔德是再也不想回去住了。
    没办法,格陵兰岛这么糟糕的地方,实在没有哪个正常人会喜欢生活在那里。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像蒙古高原或西伯利亚这样的地方,就已经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苦寒之地了。但跟格陵兰岛这座世界第一大岛的环境相比,哪怕是苏武牧羊的北海(贝加尔湖),都称得上人间天堂!
    毕竟,漠北草原再怎么酷寒,至少也有绿草茵茵的夏天,而格陵兰的绝大部分地区却是终年冰雪。
    格陵兰的环境究竟严酷到了什么程度?嗯,总体而言,基本就跟南极洲差不多。任何访问者对格陵兰(意译为“绿色的土地”)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绿意盎然的名字严重地名不符实除了深蓝色的海洋之外,在格陵兰第一眼能够看到的,便是无边无际的耀眼白色,因为这是仅次于南极的世界第二大冰帽。
    一片片终年白雪皑皑的高地,陡峭地耸立在海岸边,庞大的冰川慢慢移向大海。除了白色的陆地和蓝色的大海以外,偶尔映入眼帘的只有光秃秃的黑色石山,如鹤立鸡群般耸立于冰海之中。除非运气绝佳,才有可能在冰原的边缘,偶尔看到棕色的沙砾和零星几点绿色的苔藓。
    整个格陵兰岛,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土地,都是上述这种绝对无法住人的死寂地带,只有西南海岸深藏于两大峡湾间的绿地,勉强还能让人居住。这些狭长的峡湾深入内陆,其尽头远离寒冷的洋流、冰山、盐雾和阻碍草木生长的强风吹袭,属于相对理想的牧场,可以依靠种植牧草来饲养牲口没错,由于格陵兰岛平均一年要下九个月的雪,所以就连牧草也得靠人工种植。
    至于在格陵兰岛种庄稼……考虑到这里最热的盛夏气温也不超过摄氏十度,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除此之外,格陵兰还缺乏金属、缺乏充当燃料的木材和煤炭,却从来不缺乏阻碍航路的漂浮冰山。
    然而,就是这样一片绝望的酷寒土地上,几千个远航而来的维京人,却依然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并且建立起了两个聚居地小镇。可见他们不仅是彪悍的强盗和航海者,也是优秀的农民和牧民。
    为了维持生存,他们几乎有效利用了两处峡湾内每一寸尚未被冰雪覆盖的土地,用来种植牧草,喂养牛、山羊和绵羊。在格陵兰严峻的气候条件下,想要搞畜牧业远比在世界上的其它地方更加艰巨,因为只有在没有雪的三个夏季月份,才能在草地上放牧牲口,其他九个月都得关在室内的棚子里,用干草喂养。而干草必须在短暂的夏天里准备妥当。平均每饲养一头牛,一个冬天就需要几吨的干草。很显然,这么多数量的干草,都需要靠维京人岛民在短短三个月里依靠人力来收集。因此在夏秋季节,那些威风凛凛的维京战士们实际上大都在收割、晒干和捆绑冬天喂养牲畜的干草,而非像传说所言那样纵横七海、四处征战。
    除此之外,光是搭建牲口棚这件事,在格陵兰就已经是一项极为艰苦的活儿。想要让牲口在格陵兰的严冬里不被冻死,就必须用石头和草皮给牲口盖窝,墙最起码得要有一米厚,才能勉强抵挡住北极凛冬的严寒。想想在冰天雪地之中,如何开凿、运输和打磨这么多的石头,真是一件令人闻之色变的苦活儿。
    再接下来,各种匪夷所思的麻烦依然多得吓人,比如牲口整个冬天都待在石屋里,排出的粪便堆积如山,开春后得把这些粪便铲到外面去。冬天的牛羊以干草为食,如果干草不够,就拿海藻充数。但是牲口并不喜欢吃海藻,农民们为此必须跟牲口住在一起,忍受着满地的粪便,强迫它们进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