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玉女掌门人》正文卷第二十二章陛下让各位给我儿子否?22

快穿:玉女掌门人最新章节目录
   摆出这几个字的时候,不知道傅云华为皇子起的名的众人只觉得奇怪,可能没那么多想法。
    但当众人知道傅云华为孩子起的命后,这才开始后知后觉的震惊。
    特别是有规律的‘’太祥天下四‘’个字,天下所有人既震惊又震撼。
    自古至今没发生过,有说妖孽有说天神。
    当然,说妖孽的自然是他国君主身边朝臣,说天神的自然都是一些平民百姓。
    对于百姓而言,这些鸟都是祥瑞,那江中的锦鲤也是祥瑞。
    这事儿还未完,在傅云华为孩子起完名的一瞬间,无论哪个国家或者哪个城池现象皆是不断后。
    三国边疆不断开始骚扰褚国,虽然有合议在前,但他们是打定主意要为难褚云,让他撤销朝贡一项。
    就是因为傅云华刚生产,自顾不暇,料想不会给他们造成实质性危害,所以才为难褚云。
    还有一点,他们听密探汇报,褚云有意三年后让出皇位,给傅云华之子。
    打算与傅云华双双归隐,不问世俗。
    这不得不让三国文官深思熟路其中之道,等他们想通后才如梦初醒,感情褚云跟傅云华是打算为自己孩子一统天下。
    这还了得?
    边疆战事一触即发。
    但事实上,褚云好为难吗?那密报真的是你们好不容易探到的吗?
    不过都是傅云华跟褚云商议好的。
    就算你们口中所述,他三年后让位,可有真凭实据?
    你们敢承认是密探所报吗?不敢承认,凭你们口中所述这些话想发动战争?未免把事情想得也太简单。
    既然你们三国不顾议和之约,前来让他撤销朝贡。
    好,那他也没必要遵守合约,你们赠送给他的城池,他百年之后都不会还。
    朝贡与城池相比,在任何国主面前,还是城池重要。
    最后又想出另一个办法,他们国家可以朝贡,但必须收回城池。
    对于一变再变的三国,褚云只一封书简,简单几句话,要回城池不可能,不朝贡也不可能,若想撕毁合约,那就开战。
    虽说傅云华孩子刚出生,三国有机可乘,但在傅云华孩子刚出生不久,江中锦鲤成群跃出水面,先是摆出‘太祥’两个字,随后便是‘天下’两字。
    农民百姓不明白,为什么这群鲤鱼摆出这几个字?
    直到褚云皇榜公布天下,普天同庆的同时宣布为何战争。
    众人这才明白,感情江中的锦鲤都前来恭贺褚云之子褚太祥的诞生。
    而四国之战,却因这‘太祥天下’四个字,让三国君王感到权利的危机。
    毕竟此刻天下不统一,若以后天下能统一,也是每个君主毕生所愿。
    这天下,只是单纯指的褚国,还是真正的天下?
    战争来了,自然也是因为这天下二字,是指真正的天下,而且这孩子将是未来一统天下的主。
    据传,太子诞生那天,皇宫内都盘旋了各色各样的凤鸟,前来祝贺。
    还有各国各地,江中锦鲤冒出水面,摆出‘太祥天下’四个字,大部分人都是亲眼所见。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原本一个没有任何网络消息的古代,竟在不出数月后,传遍其他国度上下,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傅云华生了一位祥瑞之子,将会是未来的天下之主。
    谣言四起,引人深思的同时,上至他国君王下至黎民百姓却不得不相信,褚太祥一定就是未来一统天下的王。
    就是因为他,战争要开始了。
    但褚云却在战争时期,赋税减免一半。
    不仅如此,还因为褚太祥的出生,无论江南还是漠北,发生了实际性的大转变。
    据说江南年年会发生洪涝灾害,但褚太祥诞生后,今年雨季却未曾出现过强降雨,也未曾出现过洪涝灾害
    还有漠北,原本会像往年一般,庄家干旱颗粒无收。
    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褚太祥的诞生,干旱的北漠居然降雨了,而且降雨量是北漠自始至终,从古至今都未曾出现过的多。
    于是乎万民请愿,不允许战争开始,若三国非要发动战争讨伐褚国,所有人黎民百姓都要奋勇抗争,力挺褚国的太子,让他成为天下之主。
    一个民众不足以让国君担忧,但是三国加起来的数千万民请命,三国君主不得不重视。
    致使最后,三国只能消停,以待来年江南发生水灾,漠北颗粒无收后,才能找回话语权。
    但也不知是上天眷顾,还是褚太祥真的是真龙天子。
    江南没有水灾,漠北没有干旱的现象伴随了三年。
    三年里众人越发的相信,一定是上天派来一个真神,真的未来之主在保佑天下所有的黎民百姓。
    而这个神不是别人,正是褚国的褚太祥,也是未来的真龙天子。
    褚国因有褚太祥而感到骄傲,在加上褚国黎民百姓的赋税减免一半,生活质量的提高,众人就越是膜拜这位未来君主。
    邻国却因自己不属于褚国而感到失望又失落,甚至许多邻国的百姓都举家迁移,前往褚国讨生活。
    原本还以为褚国不会让其他国家黎民百姓前来,但有人传言,褚国皇子在他百日宴上抓阄,抓到一个民字。
    是以褚王才对天下的黎民百姓减轻赋税,甚至还扬言,凡是来投靠褚国的其他百姓,皆安褚国百姓赋税对待。
    因为只要成为褚国人,不但不用交双倍的口粮,赋税还减免一半。
    其他国家人口听说这样的事情后,纷纷前来投靠。
    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褚国百姓人口增多的同时,也代表其他国家百姓急剧减少。
    褚国虽然人口增多,但产量却因为人口增多而增多,所以昌盛繁荣是自然的。
    而其他三国,人口减少代表生产赋税的减少,但对于年年朝贡的三国,赋税却是不变的。
    赋税不变,也间接性的让那些未曾离开国土的百姓,增加了前所未有的负担。
    原本一个人只交一个人的口粮,生活也算过得去。
    但此刻,每个人都要翻三倍不止的交出口粮,甚至有些连饭都吃不起的人,还必须交出三倍口粮。
    饭都吃不起还得交口粮,是个人都忍不了,哪怕这群人只是寻常百姓。
    为了活着,举义与朝廷作对,自是必不可免。
    当然,有些想要离开本土的百姓,却因为走的太晚,在加上朝廷看管严厉,不允许他们离开国土,而导致死的死,残的残,伤的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